電商迎發展新機 助推實體經濟
2012-12-25
今年以來,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分外引人矚目,正經歷跨越式發展階段,成為擴內需、促消費、助推我國實體經濟的重要生力軍。
――助推實體經濟電子商務顯實力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達5。6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5%。其中,網絡購物市場交易額近8000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總量,預計到年底將突破萬億大關。
在與傳統連鎖實體店的較量中,呈井噴之勢的電子商務一路攻城略地,逼迫國美蘇寧等連鎖業巨頭縮減規模并加大網上商城投入,目前電商戰火大有向傳統商超蔓延的趨勢。今年“雙十一”時,電商交易額再創歷史紀錄,支付寶為191億元,是去年同期4倍,易購則為去年同期20倍。根據國家統計局數字,今年10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8934億元,以此計算,10月每天的零售總額為611億元。這意味著,僅淘寶系“雙十一”成交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就達到了31。2%。
根據阿里研究中心的統計,截至2011年底,中國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突破15萬家;電子商務服務業收入達1200億元。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交易額連創新高,2008年達到3。1萬億元,2009年達到3。8萬億元,2010年達到4。5萬億元,“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28%。
在相關政策的持續支持下,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數據表明,近幾年有超過42。1%的中小企業跨入電子商務門檻,以拓展新的市場,降低企業成本。電子商務的應用給中小企業發展帶來了明顯的促進作用。數據還顯示,2008—2012年,中國B2B電子商務企業規模從5080家增長到11300家,目前增幅還在提升。
有關專家指出,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位居領先水平,已成為擴內需、促消費的生力軍。電子商務當前正經歷跨越式發展階段,正在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激發了實體經濟內生力。
――政策持續支持力挺電子商務快速發展
相比于傳統百貨零售商,電子商務在成本控制方面更加具有優勢。電子商務在各領域的應用不斷拓展和深化,相關服務業蓬勃發展,支撐體系不斷健全完善,創新的動力和能力不斷增強。
“十一五”時期,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為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促進了電子商務健康發展。
根據今年出臺的《互聯網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在服務普及上,到“十二五”末,我國網民數將突破8億人,普及率超過57%,其中農村網民超過2億人;網絡信息資源大幅增加,網頁規模超過4000億個。在產業發展上,“十二五”期間,我國互聯網服務業收入年均增長將超過25%,突破6000億元。
隨著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國際化的深化發展,電子商務迎來加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今年以來我國提出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發展網絡購物等新型消費業態”。
3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電子商務“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電子商務交易額翻兩番,到2015年突破18萬億元。同時要求,電子商務服務水平顯著提升,涌現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子商務企業和服務品牌。
今年9月1日,國務院出臺《國內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該規劃的主要任務中明確提出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十二五”期間,電子商務交易額年均增長率將達到30%以上。
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副司長董寶青表示,預期“十二五”期間我國電子商務總體規模可以翻兩番,達到年均32%的增長率。其中,企業間電子商務交易規模超過15萬億元。企業網上采購和網上銷售占采購和銷售總額的比重分別超過50%和20%。
――電子商務發展需要注意三大問題
我國的電子商務經歷了飛速發展的十多年,面臨的問題很多,有關專家提出以下三個關鍵性問題,值得有關管理部門和電商企業的關注。
一、價格戰問題。據有關預計,2015年,我國網購市場交易規模結構中,B2C的份額將從2009年的7。8%上升到的40。7%,大量企業開始進駐電商,爭奪市場份額的競爭將日趨激烈。當前我國電商業存在追求流量忽視管理、惡性競爭打價格戰、激進冒失缺乏誠信等問題。商務部目前計劃出臺的《網店信用評價指標》《網絡團購企業管理規范》《網絡團購企業信用評價體系》《電子商務營銷運營規范》等均不涉及價格。
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邢繼榮等指出,低層次的價格戰、口水戰只是把水攪渾,并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建議商務部在上述文件中應填補價格方面的空白,此外正在研究制定的《電子商務價格行為指南》,應當將“預警機制”和“事前申報審查”納入指南之中。
二、安全交易問題。移動電子商務因其靈活、簡單和方便等優勢,已經成為電子商務未來發展的新方向。然而相對于傳統的電子商務模式,移動電子商務的安全性更加薄弱。移動電子商務依賴于安全性較差的無線通信網絡,目前,用戶身份認證、安全及隱私保護這些敏感問題并沒有完全標準化、法律化。
有關專家指出,應該采取有效的技術手段來保證移動電子商務的相關服務和數據安全。為了保護用戶的合法信息(如賬戶、密碼等)不受侵犯,可以采取的方法有吸收傳統電子商務的安全防范措施,使用常用的加密技術,如私密密鑰加密技術、公開密鑰加密技術、數字信封技術和數字簽名技術等。
三、完善立法問題。網絡商品交易的發展日新月異,新形式、新業態不斷涌現,違法行為的方式和手段也在不斷翻新,現有的法律法規體系已無法完全適應網絡交易快速發展的需求。電子商務企業在競爭中時有侵犯知識產權、惡意欺詐等行為產生。我國目前尚未正式頒布和實施電子商務法,在電子商務交易中產生的問題存在著原有法律條文沒有涉及或者有涉及但不完全適用的情況,這就給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許多難以克服的障礙。
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青年學者周世民指出,電子商務競爭缺乏良好的法制環境。有關部門應從戰略高度認識互聯網經濟立法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迫切性,應該加快電子商務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法進程。《國內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要推動電子商務交易監管平臺建設,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政府應該根據目前的情況及時制定出新的貿易法規,對電子商務涉及的主要法律問題,如訂立電子合同的有效性、合同的執行和賠償,電子合同的數字化印章和簽名的法律效率,電子數據的證據力,交易的監督及違法交易行為的處理等,都需要盡快加以明確和規范。
――助推實體經濟電子商務顯實力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達5。6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5%。其中,網絡購物市場交易額近8000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總量,預計到年底將突破萬億大關。
在與傳統連鎖實體店的較量中,呈井噴之勢的電子商務一路攻城略地,逼迫國美蘇寧等連鎖業巨頭縮減規模并加大網上商城投入,目前電商戰火大有向傳統商超蔓延的趨勢。今年“雙十一”時,電商交易額再創歷史紀錄,支付寶為191億元,是去年同期4倍,易購則為去年同期20倍。根據國家統計局數字,今年10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8934億元,以此計算,10月每天的零售總額為611億元。這意味著,僅淘寶系“雙十一”成交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就達到了31。2%。
根據阿里研究中心的統計,截至2011年底,中國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突破15萬家;電子商務服務業收入達1200億元。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交易額連創新高,2008年達到3。1萬億元,2009年達到3。8萬億元,2010年達到4。5萬億元,“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28%。
在相關政策的持續支持下,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數據表明,近幾年有超過42。1%的中小企業跨入電子商務門檻,以拓展新的市場,降低企業成本。電子商務的應用給中小企業發展帶來了明顯的促進作用。數據還顯示,2008—2012年,中國B2B電子商務企業規模從5080家增長到11300家,目前增幅還在提升。
有關專家指出,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位居領先水平,已成為擴內需、促消費的生力軍。電子商務當前正經歷跨越式發展階段,正在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激發了實體經濟內生力。
――政策持續支持力挺電子商務快速發展
相比于傳統百貨零售商,電子商務在成本控制方面更加具有優勢。電子商務在各領域的應用不斷拓展和深化,相關服務業蓬勃發展,支撐體系不斷健全完善,創新的動力和能力不斷增強。
“十一五”時期,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為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促進了電子商務健康發展。
根據今年出臺的《互聯網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在服務普及上,到“十二五”末,我國網民數將突破8億人,普及率超過57%,其中農村網民超過2億人;網絡信息資源大幅增加,網頁規模超過4000億個。在產業發展上,“十二五”期間,我國互聯網服務業收入年均增長將超過25%,突破6000億元。
隨著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國際化的深化發展,電子商務迎來加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今年以來我國提出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發展網絡購物等新型消費業態”。
3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電子商務“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電子商務交易額翻兩番,到2015年突破18萬億元。同時要求,電子商務服務水平顯著提升,涌現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子商務企業和服務品牌。
今年9月1日,國務院出臺《國內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該規劃的主要任務中明確提出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十二五”期間,電子商務交易額年均增長率將達到30%以上。
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副司長董寶青表示,預期“十二五”期間我國電子商務總體規模可以翻兩番,達到年均32%的增長率。其中,企業間電子商務交易規模超過15萬億元。企業網上采購和網上銷售占采購和銷售總額的比重分別超過50%和20%。
――電子商務發展需要注意三大問題
我國的電子商務經歷了飛速發展的十多年,面臨的問題很多,有關專家提出以下三個關鍵性問題,值得有關管理部門和電商企業的關注。
一、價格戰問題。據有關預計,2015年,我國網購市場交易規模結構中,B2C的份額將從2009年的7。8%上升到的40。7%,大量企業開始進駐電商,爭奪市場份額的競爭將日趨激烈。當前我國電商業存在追求流量忽視管理、惡性競爭打價格戰、激進冒失缺乏誠信等問題。商務部目前計劃出臺的《網店信用評價指標》《網絡團購企業管理規范》《網絡團購企業信用評價體系》《電子商務營銷運營規范》等均不涉及價格。
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邢繼榮等指出,低層次的價格戰、口水戰只是把水攪渾,并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建議商務部在上述文件中應填補價格方面的空白,此外正在研究制定的《電子商務價格行為指南》,應當將“預警機制”和“事前申報審查”納入指南之中。
二、安全交易問題。移動電子商務因其靈活、簡單和方便等優勢,已經成為電子商務未來發展的新方向。然而相對于傳統的電子商務模式,移動電子商務的安全性更加薄弱。移動電子商務依賴于安全性較差的無線通信網絡,目前,用戶身份認證、安全及隱私保護這些敏感問題并沒有完全標準化、法律化。
有關專家指出,應該采取有效的技術手段來保證移動電子商務的相關服務和數據安全。為了保護用戶的合法信息(如賬戶、密碼等)不受侵犯,可以采取的方法有吸收傳統電子商務的安全防范措施,使用常用的加密技術,如私密密鑰加密技術、公開密鑰加密技術、數字信封技術和數字簽名技術等。
三、完善立法問題。網絡商品交易的發展日新月異,新形式、新業態不斷涌現,違法行為的方式和手段也在不斷翻新,現有的法律法規體系已無法完全適應網絡交易快速發展的需求。電子商務企業在競爭中時有侵犯知識產權、惡意欺詐等行為產生。我國目前尚未正式頒布和實施電子商務法,在電子商務交易中產生的問題存在著原有法律條文沒有涉及或者有涉及但不完全適用的情況,這就給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許多難以克服的障礙。
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青年學者周世民指出,電子商務競爭缺乏良好的法制環境。有關部門應從戰略高度認識互聯網經濟立法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迫切性,應該加快電子商務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法進程。《國內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要推動電子商務交易監管平臺建設,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政府應該根據目前的情況及時制定出新的貿易法規,對電子商務涉及的主要法律問題,如訂立電子合同的有效性、合同的執行和賠償,電子合同的數字化印章和簽名的法律效率,電子數據的證據力,交易的監督及違法交易行為的處理等,都需要盡快加以明確和規范。
回復 237193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抗“疫”,悅達家紡率先研制抗病毒床品,多渠道開展營銷活動
疫情當下,眾多家紡企業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紛紛投入到抗“疫”的激戰中來,悅達家紡作為國內知名品牌,走在了行業的前沿,悅達家...
打破淡季營銷困局
一家中小型家紡公司,銷售淡旺季明顯,年復一年的波動性營銷軌跡給企業發展帶來不小的羈絆,如何才能改變這種“半年夠吃半年餓肚...
品牌,你過節了嗎?
網絡上轟轟烈烈的造節運動還在繼續。京東“6·18”大促首輪數據公布,6月18日全天下單量同比去年增長超過100%。去年6...
如何讓展會營銷達到預期效果
對于一個計劃開拓地區市場或者全國市場的行業企業來說,參展可以較快的提升知名度、獲得新客戶,起到迅速推廣市場的作用。然而,...
營銷的價值在于激發用戶的購買欲
購買力是偽命題,購買欲才是王道在市場營銷中,關于購買力與購買欲的談論研究已經深入人心了,人人都希望找到那些既有購買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