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日家紡積極引領地區紡織業
2013-3-1
“十多年前,我們這里的紡織企業大都埋頭苦干,低調生產,而今天,伴隨著一大批龍頭企業的迅速成長,高密家紡開始步入了品牌營銷時代。”山東高密市副市長賈勤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開門見山。這種變化有著深遠的背景:山東是棉紡大省,經過幾年的發展,當生產這個環節夯實以后,高密人心底的品牌夢想逐漸變得強烈起來。
“這種大眾性的創業沖動,如果得到很好的引導、幫助,高密有可能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最重要的家紡基地。”副市長賈勤清充滿信心地說。
穩扎穩打的品牌路線
高密的龍頭企業之一孚日集團最初是高密鎮一個電機廠的織帶車間,30多萬元的原始資金、10間破瓦房、8臺舊織機是當時的全部家產。
據孚日集團董事長孫日貴介紹,上世紀90年代,日本本土毛巾企業受到環保、勞動力成本、原料等因素重重制約,行業整體趨于萎縮,對進口產品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孚日集團抓住機遇,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檔次,大力進軍日本市場,揭開了企業發展嶄新的一頁。出口量的增加使公司銷售收入大增,豐厚的利潤支持公司投資購買高檔的生產設備,孚日從此走上了滾動發展的道路。
目前,孚日集團已具備年產毛巾系列產品5萬噸,床上用品和裝飾布2500萬米的生產能力。
2006年高密市家紡業共完成銷售收入230億元,利潤13億元,分別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67.4%、68%。目前,全市以家紡巾被為主的紡織企業共吸納勞動力8萬人,約占全市總人口的1/10。
高密的紡織品在逐步走出國門,但走出去的不僅是產品,還有自己的品牌。近年來,高密市在各個產業中大力實施品牌戰略,不斷培育名牌、發展名牌、保護名牌。孚日集團的孚日牌毛巾系列產品獲中國名牌,銀鷹化纖公司的泰山牌粘膠纖維漿粕獲山東省名牌。
高密的紡織產業占全市工業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但與浙江紹興比起來,不僅規模小,而且產業鏈條不完善,多屬中上游的紡和織,附加值較高的印染、紡織機械企業少。
副市長賈勤清認為,做大做強紡織產業的關鍵在于完善產業鏈條。
為拉長、完善產業鏈條,實現集群式發展,高密市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在浙江紹興舉行招商引資懇談會,重點引進印染和紡織機械類的企業,主動向南方發達地區的客商拋出“繡球”,拿出最好的位置、最好的企業與外商對接,爭取使“孔雀北飛”,成功地引進了一批印染、漂染和紡織機械項目。此外,高密抓好齊魯紡織服裝城的建設,做到上下游產品配套,產供銷一條龍,真正形成了從紡織機械到紡織產品的完善的紡織產業鏈條。
高調的營銷策略
有了過去十多年的積累,以孚日集團、銀鷹化纖為首的紡織企業在堅持低成本生產戰略的同時,在營銷和宣傳方面卻十分高調、一擲千金。
2007年10月,一場熱烈的討論在孚日集團辦公室進行著,這是孚日集團市場部的員工在與中央電視臺共同商討孚日集團品牌建設和影響力打造問題。
進入2007年之后,孚日集團動作頻頻,先后投入上千萬元做央視廣告,又花巨資打造“大家紡一體化”的概念,還聯手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成為奧運會毛巾用品的“特許生產商”。
在高密市政府出臺的“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帶動家紡產業發展”政策的指引下,高密涌現出了以孚日集團、大昌紡織為主的14家年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
孚日集團、銀鷹化纖、大昌紡織3家企業被國家統計局評為大型企業,其中,孚日集團生產規模列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出口創匯列國內同行業第一位。去年孚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銷售收入突破40億元,出口創匯2.3億元,上繳稅金2.89億元。
如今人們來到高密,處處能感受到這是一座紡織名城,大大小小的紡織企業隨處可見,家紡批發市場更是星羅棋布。截至2006年底,以家紡為主的紡織企業發展到520家,其中紡紗企業104家,織布企業307家,縫紉加工企業60家,印染企業10家。高密紡織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在年初,高密市因紡織產業集群發展迅猛,產業鏈條完整,規模優勢和效益優勢突出,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授予“中國家紡名城”榮譽稱號。這是該市繼去年被認定為“山東省紡織服裝產業基地”后獲得的又一殊榮。
“這種大眾性的創業沖動,如果得到很好的引導、幫助,高密有可能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最重要的家紡基地。”副市長賈勤清充滿信心地說。
穩扎穩打的品牌路線
高密的龍頭企業之一孚日集團最初是高密鎮一個電機廠的織帶車間,30多萬元的原始資金、10間破瓦房、8臺舊織機是當時的全部家產。
據孚日集團董事長孫日貴介紹,上世紀90年代,日本本土毛巾企業受到環保、勞動力成本、原料等因素重重制約,行業整體趨于萎縮,對進口產品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孚日集團抓住機遇,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檔次,大力進軍日本市場,揭開了企業發展嶄新的一頁。出口量的增加使公司銷售收入大增,豐厚的利潤支持公司投資購買高檔的生產設備,孚日從此走上了滾動發展的道路。
目前,孚日集團已具備年產毛巾系列產品5萬噸,床上用品和裝飾布2500萬米的生產能力。
2006年高密市家紡業共完成銷售收入230億元,利潤13億元,分別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67.4%、68%。目前,全市以家紡巾被為主的紡織企業共吸納勞動力8萬人,約占全市總人口的1/10。
高密的紡織品在逐步走出國門,但走出去的不僅是產品,還有自己的品牌。近年來,高密市在各個產業中大力實施品牌戰略,不斷培育名牌、發展名牌、保護名牌。孚日集團的孚日牌毛巾系列產品獲中國名牌,銀鷹化纖公司的泰山牌粘膠纖維漿粕獲山東省名牌。
高密的紡織產業占全市工業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但與浙江紹興比起來,不僅規模小,而且產業鏈條不完善,多屬中上游的紡和織,附加值較高的印染、紡織機械企業少。
副市長賈勤清認為,做大做強紡織產業的關鍵在于完善產業鏈條。
為拉長、完善產業鏈條,實現集群式發展,高密市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在浙江紹興舉行招商引資懇談會,重點引進印染和紡織機械類的企業,主動向南方發達地區的客商拋出“繡球”,拿出最好的位置、最好的企業與外商對接,爭取使“孔雀北飛”,成功地引進了一批印染、漂染和紡織機械項目。此外,高密抓好齊魯紡織服裝城的建設,做到上下游產品配套,產供銷一條龍,真正形成了從紡織機械到紡織產品的完善的紡織產業鏈條。
高調的營銷策略
有了過去十多年的積累,以孚日集團、銀鷹化纖為首的紡織企業在堅持低成本生產戰略的同時,在營銷和宣傳方面卻十分高調、一擲千金。
2007年10月,一場熱烈的討論在孚日集團辦公室進行著,這是孚日集團市場部的員工在與中央電視臺共同商討孚日集團品牌建設和影響力打造問題。
進入2007年之后,孚日集團動作頻頻,先后投入上千萬元做央視廣告,又花巨資打造“大家紡一體化”的概念,還聯手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成為奧運會毛巾用品的“特許生產商”。
在高密市政府出臺的“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帶動家紡產業發展”政策的指引下,高密涌現出了以孚日集團、大昌紡織為主的14家年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
孚日集團、銀鷹化纖、大昌紡織3家企業被國家統計局評為大型企業,其中,孚日集團生產規模列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出口創匯列國內同行業第一位。去年孚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銷售收入突破40億元,出口創匯2.3億元,上繳稅金2.89億元。
如今人們來到高密,處處能感受到這是一座紡織名城,大大小小的紡織企業隨處可見,家紡批發市場更是星羅棋布。截至2006年底,以家紡為主的紡織企業發展到520家,其中紡紗企業104家,織布企業307家,縫紉加工企業60家,印染企業10家。高密紡織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在年初,高密市因紡織產業集群發展迅猛,產業鏈條完整,規模優勢和效益優勢突出,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授予“中國家紡名城”榮譽稱號。這是該市繼去年被認定為“山東省紡織服裝產業基地”后獲得的又一殊榮。
回復 243440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蘭精攜新品亮相2023intertextile家紡展!聯手8家供應鏈伙伴開啟一場零碳之旅
...
F98滅殺防護口罩面世,科技創新助力健康行
春節即至,春運期間人群流動性增加,親友團聚和外出旅行增多。一只有效阻隔、滅殺病毒細菌的防護口罩便成為人們的出行必需品。元...
天絲™莫代爾纖維在蘭精南京工廠成功投產
2023年1月初,隨著第一包天絲™莫代爾纖維在蘭精南京工廠成功投產,標志著蘭精公司在中國市場擁有了天絲...
2022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揭曉本意紡織獲十大科技驅動榜樣
近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刊《紡織服裝周刊》連續第13年發布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推出“十大新聞事件...
東升地毯“踢進”2022卡塔爾世界杯,“足”夠精彩
眼下2022卡特爾世界杯正火熱進行,“中國制造”、”中國力量”從未缺席這場世界盛宴,特別是中國紡織企業,從球衣、球鞋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