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何紡服質量問題屢爆不絕?
作者:梁詠 梁楓 2013-3-12
事件回顧
2012年1月11日 星期三
5種羊絨衫抽檢不合格
國家質檢總局通報,在109種被抽查產品中,有5種產品不符合相關標準的規定,涉及到纖維成分及含量、耐干摩擦色牢度、頂破強度等項目……
2012年6月21日 星期四
輸歐成衣輔料鉛超標
浙江寧波檢驗檢疫局紡織品檢測中心檢測出一批輸歐成衣的紐扣、拉鏈、貼花等輔料總鉛含量超標……
2012年9月14日 星期四
上海學生服半數不合格
上海市質監局對21家企業41批學生服產品進行抽查。經檢驗,不合格21批,抽樣合格率48.78%。其中,甲醛含量不合格1批,起毛起球不合格1批,纖維含量不合格3批,使用說明不合格18批……
2012年1月5日 星期四
紅富士18批次床品不合格
黑龍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通報紅富士清雅絲柔夏涼被、睡冬寶十孔蠶絲夏涼被等品牌產品存在問題,主要是斷裂強力、纖維含量、pH值、色牢度項目不符合要求……
2012年5月30日 星期三
纖維含量和色牢度問題突出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了當地市場銷售的部分嬰童服裝試驗結果。派克蘭帝、好孩子、麗嬰房等知名品牌的部分產品出現不同程度的質量問題……
2012年8月10日 星期五
山西抽查休閑服67.5%合格
山西省質監局對大同、長治、臨汾等地銷售的40個批次的休閑服裝進行了監督抽查,合格率為67.5%。不合格項目為纖維含量、染色牢度……
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重慶查獲15組不合格童裝
重慶市工商局發布2012年兒童服裝質量監測情況,包括H&M、米拉熊等品牌童裝在內的15組樣品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成分含量、色牢度和標識……
一年一度的3·15消費者權益日即將來臨。作為日常消費品,紡織服裝產品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近年來,在相關部門的例行檢查中,紡織服裝產品質量問題時有發生,這讓不少紡織服裝企業被質疑,也讓消費者對衣著安全問題深表擔心。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紡織品服裝質量問題屢爆而不絕?近日,在整理本報2012年刊登的存在質量問題的紡織服裝企業新聞時,記者發現不少企業多次上榜,其中質量問題主要存在于pH值和色牢度上。于是我們邀請幾位業內人士,針對紡織服裝產品“質量門”的原因進行探討。
違規成本低 處罰應加重
全國服裝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許鑒
我國紡織服裝行業自20世紀80年代初有了自己的國家標準之后,至今一直在不斷建立和完善我國自主的紡織服裝工業標準體系。自2012年8月1日起,國家規定不符合GB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的紡織產品,禁止生產、銷售和進口。
目前技術監督部門和工商管理系統主要按照GB18401標準進行檢測,對于屢次出現質量問題的企業,國家應該出臺相應的懲罰制度,從法律方面對其進行約束。
相關鏈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產品或者其包裝上的標識必須真實,并符合有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有中文標明的產品名稱、生產廠廠名和廠址;根據產品的特點和使用要求,需要標明產品規格、等級、所含主要成分的名稱和含量的,用中文相應予以標明,需要事先讓消費者知曉的,應當在外包裝上標明,或者預先向消費者提供有關資料;使用不當,容易造成產品本身損壞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應當有警示標志或者中文警示說明。
第四十九條規定生產、銷售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并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產品,下同)貨值金額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并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四條規定產品標識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的,責令改正。
第六十條規定對生產者專門用于生產本法第四十九條所列的產品或者以假充真產品的原輔材料、包裝物、生產工具,應當予以沒收。
控制不合格 產品須多管齊下
北京市工商局某負責人
針對在消費品流通領域出現的紡織服裝產品不合格現象,僅憑行政處罰力度是不夠的。要想讓紡織服裝企業從內心重視產品質量,視品牌信譽為生命,除了工商等執法部門的參與外,還需要行業協會的積極引導,需要商戶對品牌的倒逼機制,需要媒體、消費者的輿論監督等多管齊下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就國際、國內的知名品牌而言,出現一些質量問題,多數品牌企業會積極應對,查找原因,遵循國內的法律法規,接受處罰。就這些品牌而言,他們最擔心的是向社會公示,影響品牌聲譽。如果單純罰款,是不能起到很好的監管作用的。
針對知名度不高的品牌,不僅需要監管機構的行政處罰,還需要行業協會的引導以及代理商、商場、超市等商戶的倒逼機制。因為一旦出現產品不合格,導致代理商、商場等商戶出現產品積壓、滯銷,大家就會紛紛向企業提出退貨、賠償等要求,這是企業最擔心出現的情況。
出口服裝召回原因多
近日,記者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了解到,紡織服裝類出口產品質量涉及很多化學性能及物理性能指標,據掌握的信息分析,目前國外強制性技術法規主要關注如偶氮染料、重金屬溶出率等化學指標以及涉及童裝等兒童用品的安全性能指標。而對PH值和色牢度方面的指標歐盟、美國等大多國家沒有制定相關強制性技術法規,但很多國外客戶會制定適合自身產品質量要求的指標,并需通過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合格后方可接受。中國國家標準GB18401《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規定了甲醛含量、ph值、染色牢度、異味和偶氮染料化學指標的限量,質檢部門依法對進出口紡織服裝以及內銷紡織品實施檢驗。
童裝是紡織服裝類產品被國外通報召回的主要產品,大多是由于在童裝上使用了存在安全隱患的繩帶、飾品等小零件,如歐美國家對童裝在不同部位使用的不同功能的繩帶,在能否使用以及繩帶的長度、寬度等都有具體規定,不符合要求的被認為可能會對兒童造成質量安全隱患而被通報或召回事件,如在2012年紡織服裝類產品被歐盟RAPEX通報中,涉及繩帶及小零件質量安全隱患的占90%以上。
造成童裝存在質量安全隱患的因素很多,主要原因一是出口生產企業對國外技術法規要求掌握不夠,日常檢驗時忽視對童裝繩帶安全項目的檢驗;二是我國出口產品大多是代工形式,國外設計時只顧及美觀,沒有考慮到安全性,而國內企業對設計再審查重視程度不夠,造成質量安全漏洞;三是出口企業對原輔材料采購、外發加工企業等檢查與監控不到位而造成質量問題。出口企業在生產童裝產品時要加強對產品的設計審查工作,制作嚴謹的生產工藝單,把質量意識宣傳到每個崗位的工作人員,加強對成品的檢驗和檢測,保證出口童裝產品符合輸入國技術法規的規定。
面料出問題 服裝“挨板子”
山東舒朗服裝服飾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健民
近年來,媒體大量披露服裝質量問題,殊不知我們服裝企業也有難言之隱,多數服裝色牢度和pH值不達標的問題都出在面料上,紡織面料企業出廠的合格品分為特級、二級、三級等,可服裝制造企業需要采用特級的面料,出廠的產品才能符合標注,紡織企業與服裝企業生產標準有沖突,致使不少紡織品服裝檢測不合乎要求。
現在國內很多正規的企業都有自己的服裝檢測中心,說明企業對于服裝安全的重要性已有深刻認識,但仍然被爆質量問題,縱觀去年陷入“質量門”的不少國內外著名服裝品牌,問題在哪?標準。國內外標準存在巨大差異,這就使得不少國外品牌在國內檢測不合格,國內品牌出口被“召回”。
目前我國服裝檢測均按照國家統一標準,國標有的落后于市場發展,有的超前于市場發展,不能很好的適應我國服裝業,這就阻礙了我國服裝業的前進。就日本而言,他們國家采用企業標準,這樣能夠更好的和紡織服裝市場貼合,推進服裝業的發展。
讓質量意識深入企業人心
全國紡織品標準化委員會秘書長鄭宇英
全國各大紡織品生產企業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諸多問題,包括原材料使用、工序操作等。
企業只有提高全體員工的質量環保意識,并將環保和產品安全意識融入到企業文化中,才能讓員工的質量意識深入骨髓,同時倡導清潔生產,在各個加工流程和生產工序中,嚴格監督,層層把關,這樣才能從容應對新標準。
記者手記:
隨著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的不斷推進,全球主要紡織品服裝市場開始青睞綠色產品,中國紡織服裝企業也必須達到相應要求。
毋庸置疑,把好質量關是企業自身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條件。但是社會的監管和法律的約束也是行業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2012年我報刊登關于紡織品服裝質量的新聞,從數量上來看,基本每月都有,這就反映了紡織品服裝質量問題不是個別現象。從內容上看,不少企業因為同一問題多次上榜,據法律專業人士分析,我國的《產品質量法》,針對抽查出的服裝質量問題處以貨值金額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屬于民事處罰。所以不少企業認為罰點款就可以解決,對上黑榜不重視。同時監管部門的檢查多以抽查為主,檢查涉及的范圍有限,還有不少部門監管的常態化不足,導致我國個別紡織品服裝生產企業因存僥幸心理而頻陷“質量門”。
正如各位專家所言,只有加強監管,提高處罰力度,健全法律法規,才能有效控制紡織品服裝的質量問題。
2012年1月11日 星期三
5種羊絨衫抽檢不合格
國家質檢總局通報,在109種被抽查產品中,有5種產品不符合相關標準的規定,涉及到纖維成分及含量、耐干摩擦色牢度、頂破強度等項目……
2012年6月21日 星期四
輸歐成衣輔料鉛超標
浙江寧波檢驗檢疫局紡織品檢測中心檢測出一批輸歐成衣的紐扣、拉鏈、貼花等輔料總鉛含量超標……
2012年9月14日 星期四
上海學生服半數不合格
上海市質監局對21家企業41批學生服產品進行抽查。經檢驗,不合格21批,抽樣合格率48.78%。其中,甲醛含量不合格1批,起毛起球不合格1批,纖維含量不合格3批,使用說明不合格18批……
2012年1月5日 星期四
紅富士18批次床品不合格
黑龍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通報紅富士清雅絲柔夏涼被、睡冬寶十孔蠶絲夏涼被等品牌產品存在問題,主要是斷裂強力、纖維含量、pH值、色牢度項目不符合要求……
2012年5月30日 星期三
纖維含量和色牢度問題突出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了當地市場銷售的部分嬰童服裝試驗結果。派克蘭帝、好孩子、麗嬰房等知名品牌的部分產品出現不同程度的質量問題……
2012年8月10日 星期五
山西抽查休閑服67.5%合格
山西省質監局對大同、長治、臨汾等地銷售的40個批次的休閑服裝進行了監督抽查,合格率為67.5%。不合格項目為纖維含量、染色牢度……
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重慶查獲15組不合格童裝
重慶市工商局發布2012年兒童服裝質量監測情況,包括H&M、米拉熊等品牌童裝在內的15組樣品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成分含量、色牢度和標識……
一年一度的3·15消費者權益日即將來臨。作為日常消費品,紡織服裝產品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近年來,在相關部門的例行檢查中,紡織服裝產品質量問題時有發生,這讓不少紡織服裝企業被質疑,也讓消費者對衣著安全問題深表擔心。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紡織品服裝質量問題屢爆而不絕?近日,在整理本報2012年刊登的存在質量問題的紡織服裝企業新聞時,記者發現不少企業多次上榜,其中質量問題主要存在于pH值和色牢度上。于是我們邀請幾位業內人士,針對紡織服裝產品“質量門”的原因進行探討。
違規成本低 處罰應加重
全國服裝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許鑒
我國紡織服裝行業自20世紀80年代初有了自己的國家標準之后,至今一直在不斷建立和完善我國自主的紡織服裝工業標準體系。自2012年8月1日起,國家規定不符合GB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的紡織產品,禁止生產、銷售和進口。
目前技術監督部門和工商管理系統主要按照GB18401標準進行檢測,對于屢次出現質量問題的企業,國家應該出臺相應的懲罰制度,從法律方面對其進行約束。
相關鏈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產品或者其包裝上的標識必須真實,并符合有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有中文標明的產品名稱、生產廠廠名和廠址;根據產品的特點和使用要求,需要標明產品規格、等級、所含主要成分的名稱和含量的,用中文相應予以標明,需要事先讓消費者知曉的,應當在外包裝上標明,或者預先向消費者提供有關資料;使用不當,容易造成產品本身損壞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應當有警示標志或者中文警示說明。
第四十九條規定生產、銷售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并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產品,下同)貨值金額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并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四條規定產品標識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的,責令改正。
第六十條規定對生產者專門用于生產本法第四十九條所列的產品或者以假充真產品的原輔材料、包裝物、生產工具,應當予以沒收。
控制不合格 產品須多管齊下
北京市工商局某負責人
針對在消費品流通領域出現的紡織服裝產品不合格現象,僅憑行政處罰力度是不夠的。要想讓紡織服裝企業從內心重視產品質量,視品牌信譽為生命,除了工商等執法部門的參與外,還需要行業協會的積極引導,需要商戶對品牌的倒逼機制,需要媒體、消費者的輿論監督等多管齊下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就國際、國內的知名品牌而言,出現一些質量問題,多數品牌企業會積極應對,查找原因,遵循國內的法律法規,接受處罰。就這些品牌而言,他們最擔心的是向社會公示,影響品牌聲譽。如果單純罰款,是不能起到很好的監管作用的。
針對知名度不高的品牌,不僅需要監管機構的行政處罰,還需要行業協會的引導以及代理商、商場、超市等商戶的倒逼機制。因為一旦出現產品不合格,導致代理商、商場等商戶出現產品積壓、滯銷,大家就會紛紛向企業提出退貨、賠償等要求,這是企業最擔心出現的情況。
出口服裝召回原因多
近日,記者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了解到,紡織服裝類出口產品質量涉及很多化學性能及物理性能指標,據掌握的信息分析,目前國外強制性技術法規主要關注如偶氮染料、重金屬溶出率等化學指標以及涉及童裝等兒童用品的安全性能指標。而對PH值和色牢度方面的指標歐盟、美國等大多國家沒有制定相關強制性技術法規,但很多國外客戶會制定適合自身產品質量要求的指標,并需通過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合格后方可接受。中國國家標準GB18401《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規定了甲醛含量、ph值、染色牢度、異味和偶氮染料化學指標的限量,質檢部門依法對進出口紡織服裝以及內銷紡織品實施檢驗。
童裝是紡織服裝類產品被國外通報召回的主要產品,大多是由于在童裝上使用了存在安全隱患的繩帶、飾品等小零件,如歐美國家對童裝在不同部位使用的不同功能的繩帶,在能否使用以及繩帶的長度、寬度等都有具體規定,不符合要求的被認為可能會對兒童造成質量安全隱患而被通報或召回事件,如在2012年紡織服裝類產品被歐盟RAPEX通報中,涉及繩帶及小零件質量安全隱患的占90%以上。
造成童裝存在質量安全隱患的因素很多,主要原因一是出口生產企業對國外技術法規要求掌握不夠,日常檢驗時忽視對童裝繩帶安全項目的檢驗;二是我國出口產品大多是代工形式,國外設計時只顧及美觀,沒有考慮到安全性,而國內企業對設計再審查重視程度不夠,造成質量安全漏洞;三是出口企業對原輔材料采購、外發加工企業等檢查與監控不到位而造成質量問題。出口企業在生產童裝產品時要加強對產品的設計審查工作,制作嚴謹的生產工藝單,把質量意識宣傳到每個崗位的工作人員,加強對成品的檢驗和檢測,保證出口童裝產品符合輸入國技術法規的規定。
面料出問題 服裝“挨板子”
山東舒朗服裝服飾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健民
近年來,媒體大量披露服裝質量問題,殊不知我們服裝企業也有難言之隱,多數服裝色牢度和pH值不達標的問題都出在面料上,紡織面料企業出廠的合格品分為特級、二級、三級等,可服裝制造企業需要采用特級的面料,出廠的產品才能符合標注,紡織企業與服裝企業生產標準有沖突,致使不少紡織品服裝檢測不合乎要求。
現在國內很多正規的企業都有自己的服裝檢測中心,說明企業對于服裝安全的重要性已有深刻認識,但仍然被爆質量問題,縱觀去年陷入“質量門”的不少國內外著名服裝品牌,問題在哪?標準。國內外標準存在巨大差異,這就使得不少國外品牌在國內檢測不合格,國內品牌出口被“召回”。
目前我國服裝檢測均按照國家統一標準,國標有的落后于市場發展,有的超前于市場發展,不能很好的適應我國服裝業,這就阻礙了我國服裝業的前進。就日本而言,他們國家采用企業標準,這樣能夠更好的和紡織服裝市場貼合,推進服裝業的發展。
讓質量意識深入企業人心
全國紡織品標準化委員會秘書長鄭宇英
全國各大紡織品生產企業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諸多問題,包括原材料使用、工序操作等。
企業只有提高全體員工的質量環保意識,并將環保和產品安全意識融入到企業文化中,才能讓員工的質量意識深入骨髓,同時倡導清潔生產,在各個加工流程和生產工序中,嚴格監督,層層把關,這樣才能從容應對新標準。
記者手記:
隨著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的不斷推進,全球主要紡織品服裝市場開始青睞綠色產品,中國紡織服裝企業也必須達到相應要求。
毋庸置疑,把好質量關是企業自身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條件。但是社會的監管和法律的約束也是行業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2012年我報刊登關于紡織品服裝質量的新聞,從數量上來看,基本每月都有,這就反映了紡織品服裝質量問題不是個別現象。從內容上看,不少企業因為同一問題多次上榜,據法律專業人士分析,我國的《產品質量法》,針對抽查出的服裝質量問題處以貨值金額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屬于民事處罰。所以不少企業認為罰點款就可以解決,對上黑榜不重視。同時監管部門的檢查多以抽查為主,檢查涉及的范圍有限,還有不少部門監管的常態化不足,導致我國個別紡織品服裝生產企業因存僥幸心理而頻陷“質量門”。
正如各位專家所言,只有加強監管,提高處罰力度,健全法律法規,才能有效控制紡織品服裝的質量問題。
回復 244439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精品鵝絨被》標準出臺,快看看你買的被子達標了沒?
由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發起的《精品鵝絨被》團體標準(以下簡稱“標準”)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標準”詳情附文...
三千多元買四床廉價柞蠶絲被
11日上午,泰安市質監局“纖檢進社區”活動走進農大社區,為市民免費講解鑒別絮棉制品、蠶絲制品的知識,并現場幫市民做鑒定。...
黃島檢疫局現場檢疫入境棉花
8月8日,山東黃島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對一批入境棉花進行口岸現場檢疫黃島口岸是全國第一大棉花進口口岸,黃島局采取多項措施,...
上海集中銷毀不合格進口服裝
12月12日,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集中銷毀了近期查獲的不合格進口服裝和仿真飾品,共計銷毀110批次、16710件商品,貨...
明超舉辦賀新年大型活動
為了慶祝明超家紡2011年銷售業績實現了突破性增長、全面促進2012品牌升級,趁跨年迎新之際,公司總部整合旗下夢天姿、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