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毒校服激起千層浪 各地紛抽檢
2013-3-20
毒校服事件后,各地紛紛抽檢
北京市抽檢未發現毒校服
北京市學生統一著裝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翟士良透露,從北京市教委系統組織的校服抽檢情況來看,從去年到現在,未發現可分解芳香胺或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記錄。
翟士良表示,從去年至今,北京市教委系統組織的校服抽檢中,未發現可分解芳香胺或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記錄。北京市教委自2002年起,每年都要出專項財政經費請專門的質檢機構對全市學生裝的安全、質量進行隨機抽檢。校服使用中,還會再次抽檢。
此外,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也不斷組織對學生裝的檢測。翟士良表示,如果發現有毒有害物質,相關企業將被逐出學生裝生產企業推薦名單。“北京市的學生裝質量是安全可靠、有保證的。”
北京市學生統一著裝管理服務中心教師任志勇透露,這幾年一直在研究新的校服款式,邀請知名專家、企業幫助設計。其中有針織和梭織結合的,比如學生穿制式裝不便于做操和運動,會在膝蓋、肘部等部位加上一些針織面料,使衣服更有彈性,便于學生活動。屆時,學生們不用每天帶兩套衣服上學,制式裝也將有運動功能。
翟士良透露,未來,北京市將進一步修改學生裝的相關管理辦法,建立市級監督、區縣管理,由學校與家長委員會共同決策實施的學生裝管理工作新機制。“這將加大家長委員會的話語權,以及學校的自主權。”
另外,新的學生裝征訂工作機制也在探討中,其中包括適時引入招投標機制,嘗試推進學生裝購買廠店直營試點工作等。將來,學校和家長委員會一旦選定了某種款式、價位的學生裝,學生可直接拿錢到廠家購買。
翟士良表示,學生裝款式設計的推薦工作也在進行中,比如要突出學生裝的性別特征,從顏色、款式、裝飾、線條的設計上,都要考慮到男女學生裝的差別。此外,未來本市還將提高學生裝面料的科技含量,真正讓孩子們穿得既安全、實用、舒適,又漂亮、時尚。(劉歡)
湖南校服檢測暫無安全隱患仍存在PH值超標、染色不牢等問題
今年2月,上海市“毒校服”的事件曝光后,各地紛紛展開對校服的監察檢測工作。據湖南省質監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本次共檢查學生服裝生產企業68家、學校87所,并從生產企業抽取樣品76批次,從學校抽取樣品95批次。
人民網長沙3月15日電(記者匡瀅)今年2月,上海市“毒校服”的事件曝光后,各地紛紛展開對校服的監察檢測工作。湖南省質監局立即組織省纖維檢驗局對全省學生服裝生產企業和部分學校的校服實施了監督檢查,抽檢樣品中未發現對人體有害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以及甲醛含量超標的問題。
據湖南省質監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本次共檢查學生服裝生產企業68家、學校87所,并從生產企業抽取樣品76批次,從學校抽取樣品95批次。經檢驗,171批次樣品,合格146批次,合格率為85.4%。未發現對人體有害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以及甲醛含量超標的問題。
從本次抽查檢驗的結果看,雖然沒有發現存有學生服裝安全隱患,但仍存在一些質量問題:其中18個批次的學生服裝成份含量實測值與標注值不符,屬欺詐行為,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4個批次的校服檢測pH值超標,穿著后可能刺激皮膚,引起皮膚不適;3個批次的染色牢度不符合標準要求,穿著后容易掉色,既影響美觀,又可能污染其他衣物。
湖南省質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本次抽查中暴露的問題,將進一步抓好產品質量主體責任的落實,督促企業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和各項規章制度,加大對學生服裝生產企業的監管力度,定期監督檢查和專項監督抽查,及時發現、整治和打擊學生服裝生產加工環節的產品質量違法行為。同時加強與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溝通配合,規范學校集團采購行為,推行“送檢報驗”制度,即:招投標樣品必須先送纖檢機構檢驗,中標后交付學校的學生服裝,也必須經質監部門抽檢合格后,校方才能發放學生使用
浙江溫州一小學新校服異味重家長質疑又現“毒校服”
日前,上海“毒校服”事件引發各界關注。不想近日浙江溫州一小學被曝出新校服有異味,家長懷疑又現“毒校服”。14日,記者從校方獲悉,廠方的第一次送檢報告稱一切合格,但為了讓家長放心,學校已經將校服二次送檢,目前正在檢測中。
3月上旬,溫州不少家長發帖稱,溫州南浦小學的新校服有一股濃重的機器和類似機油的氣味,味道刺鼻,聞了頭暈。“味道很重,散不出去,我們把衣服掛在陽臺上,不敢給孩子穿。”該校一位家長在接受采訪時說。
記者了解到,由于校服異味太重,家長們都不敢讓孩子穿新校服。“孩子穿上會隔著衣服吸氣,若是真的有毒,那可麻煩了。”家長擔心道。
14日,南浦小學校長龔國鋒告訴記者,學校方面確實收到不少家長反映,隨后便與生產廠家寧波象山縣朝駿服飾有限公司(下稱“象山朝駿”)取得聯系,得到的答復是:服裝面料在生產時沾染了一些機器機油。
龔國鋒說,該廠家提供的面料送檢報告稱,一切合格,不存在任何問題。“為了讓家長放心,我們已經再一次送檢,檢測結果還需一段時間。”
然而,記者在調查中還了解到,該批校服原本的生產廠家不是象山朝駿,而是溫州市煜龍服裝有限公司(下稱“溫州煜龍”)。
為何最后生產廠家會有所變動?負責校服統一招投標工作的溫州市教育裝備和勤工儉學管理中心書記林陳考告訴記者,該校夏秋季的校服是通過招標,由溫州煜龍進行生產,而冬季的校服未經招標,是學校與溫州煜龍自行協商決定的。(徐樂靜邵思翊)
遼寧不合格項目多為pH值、纖維含量和標簽三項
未出現可致癌性的“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遼寧學生穿著的校服是否安全?自2009年至2012年四年來遼寧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抽檢校服的報告顯示,遼寧省學生校服質量檢查的結果并不理想,四年平均合格率68.15%,其中2012年抽檢合格率為70%,2010年抽檢合格率最低,僅為53.3%,整體合格率走勢偏低。
檢測數據校服抽檢合格率“走下坡路”
從遼寧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得到2009年至2012年全省學生校服質量抽檢的質量報告。2009年,全省學生校服產品實物質量抽樣合格率為70%。而2010年沈陽、撫順等10個地區的30家企業產品實物質量抽樣合格率為53.3%,較2009年的抽檢合格率降低了16.7個百分點,產品質量明顯下降。
2011年,沈陽、本溪等9個地區的29家企業接受了抽檢,產品實物質量抽樣合格率為79.3%。雖然比2010年的合格率提升26個百分點,但合格率也沒到八成。
2012年的學生校服抽檢報告結果顯示,學生校服產品質量有所下滑。共抽檢了大連、撫順等11個地區的40家企業的40批次產品,合格28批次,抽樣合格率為70%。
從四年的抽檢結果上看,遼寧省學生校服的質量呈現上下波動的特點,但是整體質量偏低,合格率最高時也不到八成。另外,從2011年的報告附件可以看出,遼寧省接受抽檢的學生校服生產企業均為小型企業,大型企業和中型企業部分均為空白。
查看四年來的校服抽檢報告,發現不合格項目多為pH值、纖維含量和標簽三項,上海校服中檢出的具有可致癌性的“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并未出現在遼寧省校服不合格項目當中。
吉林省未發現“毒校服”
從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獲悉,日前,吉林省纖維檢驗處按照省質監局的部署,隨機對我省長春市文教服裝廠、吉林市旭遠服裝廠、四平市范家屯服裝廠等18家企業生產的20個批次學生校服進行了抽檢,均未檢出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質量問題。
學生校服質量安全事關廣大學生身體健康,涉及千家萬戶的幸福。今年年初上海爆出了“毒校服”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目前,吉林省纖維檢驗處按照省質監局今年二季度產品質量監督抽查計劃,繼續加大檢查力度,檢查重點不僅包括學生春秋裝、夏裝和軍訓服裝的面料、里料、飾料等原輔材料和成品,也將對已發放學生裝進行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專項檢測。(祝微)
河北省高陽縣質量技術監督檢驗所閆清華:
企業如何應對?
禁用偶氮染料檢驗步驟非常復雜,任一樣品處理過程中的微小錯漏都會導致錯誤的檢驗結果,而且整個檢測中要使用昂貴的精密分析儀器,一臺氣質聯用儀的價格一般在80萬元人民幣左右。同時,前處理過程中要使用大量高純度的試劑和進口提取柱等材料,費用相當昂貴,而且一旦開機就不能頻繁開關,即使沒有樣品,也要求長年運行。
企業應對措施:我國相關產品出口企業應充分認清形勢,避免使用致癌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及時掌握各國最新技術法規,盡早做好準備,改進生產工藝,選用環保型染料,以增強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出口生產企業應實施以質取勝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企業應提高技術水平、加強原料進廠檢驗,同時,相關人員應該多注意生產工藝的每一個環節,避免禁用偶氮染料進入到工序中,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從整體上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從根本上突破新貿易壁壘。
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企業的組織結構、戰略管理及經營管理等必須適應科技時代和環保時代的要求。企業可以將ISO9000、ISO14000等管理標準與企業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創造出適合自身的管理方法,從制度上保證產品質量品質和環保品質,從而在國際市場上處于有利的競爭地位。
努力提高環保水平。企業應提高環保投入,設置專門環保機構和人員,開發綠色產品,加強綠色營銷,綠色管理是企業贏得環境競爭優勢的主要條件。
我國出口產品應積極申請并取得出口市場需要的環境標志、安全標準、衛生標準和社會責任標準等認證。特別是要重視貿易出口國的產品認證要求,根據進口商要求的標準提供產品。
北京市抽檢未發現毒校服
北京市學生統一著裝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翟士良透露,從北京市教委系統組織的校服抽檢情況來看,從去年到現在,未發現可分解芳香胺或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記錄。
翟士良表示,從去年至今,北京市教委系統組織的校服抽檢中,未發現可分解芳香胺或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記錄。北京市教委自2002年起,每年都要出專項財政經費請專門的質檢機構對全市學生裝的安全、質量進行隨機抽檢。校服使用中,還會再次抽檢。
此外,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也不斷組織對學生裝的檢測。翟士良表示,如果發現有毒有害物質,相關企業將被逐出學生裝生產企業推薦名單。“北京市的學生裝質量是安全可靠、有保證的。”
北京市學生統一著裝管理服務中心教師任志勇透露,這幾年一直在研究新的校服款式,邀請知名專家、企業幫助設計。其中有針織和梭織結合的,比如學生穿制式裝不便于做操和運動,會在膝蓋、肘部等部位加上一些針織面料,使衣服更有彈性,便于學生活動。屆時,學生們不用每天帶兩套衣服上學,制式裝也將有運動功能。
翟士良透露,未來,北京市將進一步修改學生裝的相關管理辦法,建立市級監督、區縣管理,由學校與家長委員會共同決策實施的學生裝管理工作新機制。“這將加大家長委員會的話語權,以及學校的自主權。”
另外,新的學生裝征訂工作機制也在探討中,其中包括適時引入招投標機制,嘗試推進學生裝購買廠店直營試點工作等。將來,學校和家長委員會一旦選定了某種款式、價位的學生裝,學生可直接拿錢到廠家購買。
翟士良表示,學生裝款式設計的推薦工作也在進行中,比如要突出學生裝的性別特征,從顏色、款式、裝飾、線條的設計上,都要考慮到男女學生裝的差別。此外,未來本市還將提高學生裝面料的科技含量,真正讓孩子們穿得既安全、實用、舒適,又漂亮、時尚。(劉歡)
湖南校服檢測暫無安全隱患仍存在PH值超標、染色不牢等問題
今年2月,上海市“毒校服”的事件曝光后,各地紛紛展開對校服的監察檢測工作。據湖南省質監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本次共檢查學生服裝生產企業68家、學校87所,并從生產企業抽取樣品76批次,從學校抽取樣品95批次。
人民網長沙3月15日電(記者匡瀅)今年2月,上海市“毒校服”的事件曝光后,各地紛紛展開對校服的監察檢測工作。湖南省質監局立即組織省纖維檢驗局對全省學生服裝生產企業和部分學校的校服實施了監督檢查,抽檢樣品中未發現對人體有害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以及甲醛含量超標的問題。
據湖南省質監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本次共檢查學生服裝生產企業68家、學校87所,并從生產企業抽取樣品76批次,從學校抽取樣品95批次。經檢驗,171批次樣品,合格146批次,合格率為85.4%。未發現對人體有害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以及甲醛含量超標的問題。
從本次抽查檢驗的結果看,雖然沒有發現存有學生服裝安全隱患,但仍存在一些質量問題:其中18個批次的學生服裝成份含量實測值與標注值不符,屬欺詐行為,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4個批次的校服檢測pH值超標,穿著后可能刺激皮膚,引起皮膚不適;3個批次的染色牢度不符合標準要求,穿著后容易掉色,既影響美觀,又可能污染其他衣物。
湖南省質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本次抽查中暴露的問題,將進一步抓好產品質量主體責任的落實,督促企業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和各項規章制度,加大對學生服裝生產企業的監管力度,定期監督檢查和專項監督抽查,及時發現、整治和打擊學生服裝生產加工環節的產品質量違法行為。同時加強與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溝通配合,規范學校集團采購行為,推行“送檢報驗”制度,即:招投標樣品必須先送纖檢機構檢驗,中標后交付學校的學生服裝,也必須經質監部門抽檢合格后,校方才能發放學生使用
浙江溫州一小學新校服異味重家長質疑又現“毒校服”
日前,上海“毒校服”事件引發各界關注。不想近日浙江溫州一小學被曝出新校服有異味,家長懷疑又現“毒校服”。14日,記者從校方獲悉,廠方的第一次送檢報告稱一切合格,但為了讓家長放心,學校已經將校服二次送檢,目前正在檢測中。
3月上旬,溫州不少家長發帖稱,溫州南浦小學的新校服有一股濃重的機器和類似機油的氣味,味道刺鼻,聞了頭暈。“味道很重,散不出去,我們把衣服掛在陽臺上,不敢給孩子穿。”該校一位家長在接受采訪時說。
記者了解到,由于校服異味太重,家長們都不敢讓孩子穿新校服。“孩子穿上會隔著衣服吸氣,若是真的有毒,那可麻煩了。”家長擔心道。
14日,南浦小學校長龔國鋒告訴記者,學校方面確實收到不少家長反映,隨后便與生產廠家寧波象山縣朝駿服飾有限公司(下稱“象山朝駿”)取得聯系,得到的答復是:服裝面料在生產時沾染了一些機器機油。
龔國鋒說,該廠家提供的面料送檢報告稱,一切合格,不存在任何問題。“為了讓家長放心,我們已經再一次送檢,檢測結果還需一段時間。”
然而,記者在調查中還了解到,該批校服原本的生產廠家不是象山朝駿,而是溫州市煜龍服裝有限公司(下稱“溫州煜龍”)。
為何最后生產廠家會有所變動?負責校服統一招投標工作的溫州市教育裝備和勤工儉學管理中心書記林陳考告訴記者,該校夏秋季的校服是通過招標,由溫州煜龍進行生產,而冬季的校服未經招標,是學校與溫州煜龍自行協商決定的。(徐樂靜邵思翊)
遼寧不合格項目多為pH值、纖維含量和標簽三項
未出現可致癌性的“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遼寧學生穿著的校服是否安全?自2009年至2012年四年來遼寧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抽檢校服的報告顯示,遼寧省學生校服質量檢查的結果并不理想,四年平均合格率68.15%,其中2012年抽檢合格率為70%,2010年抽檢合格率最低,僅為53.3%,整體合格率走勢偏低。
檢測數據校服抽檢合格率“走下坡路”
從遼寧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得到2009年至2012年全省學生校服質量抽檢的質量報告。2009年,全省學生校服產品實物質量抽樣合格率為70%。而2010年沈陽、撫順等10個地區的30家企業產品實物質量抽樣合格率為53.3%,較2009年的抽檢合格率降低了16.7個百分點,產品質量明顯下降。
2011年,沈陽、本溪等9個地區的29家企業接受了抽檢,產品實物質量抽樣合格率為79.3%。雖然比2010年的合格率提升26個百分點,但合格率也沒到八成。
2012年的學生校服抽檢報告結果顯示,學生校服產品質量有所下滑。共抽檢了大連、撫順等11個地區的40家企業的40批次產品,合格28批次,抽樣合格率為70%。
從四年的抽檢結果上看,遼寧省學生校服的質量呈現上下波動的特點,但是整體質量偏低,合格率最高時也不到八成。另外,從2011年的報告附件可以看出,遼寧省接受抽檢的學生校服生產企業均為小型企業,大型企業和中型企業部分均為空白。
查看四年來的校服抽檢報告,發現不合格項目多為pH值、纖維含量和標簽三項,上海校服中檢出的具有可致癌性的“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并未出現在遼寧省校服不合格項目當中。
吉林省未發現“毒校服”
從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獲悉,日前,吉林省纖維檢驗處按照省質監局的部署,隨機對我省長春市文教服裝廠、吉林市旭遠服裝廠、四平市范家屯服裝廠等18家企業生產的20個批次學生校服進行了抽檢,均未檢出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質量問題。
學生校服質量安全事關廣大學生身體健康,涉及千家萬戶的幸福。今年年初上海爆出了“毒校服”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目前,吉林省纖維檢驗處按照省質監局今年二季度產品質量監督抽查計劃,繼續加大檢查力度,檢查重點不僅包括學生春秋裝、夏裝和軍訓服裝的面料、里料、飾料等原輔材料和成品,也將對已發放學生裝進行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專項檢測。(祝微)
河北省高陽縣質量技術監督檢驗所閆清華:
企業如何應對?
禁用偶氮染料檢驗步驟非常復雜,任一樣品處理過程中的微小錯漏都會導致錯誤的檢驗結果,而且整個檢測中要使用昂貴的精密分析儀器,一臺氣質聯用儀的價格一般在80萬元人民幣左右。同時,前處理過程中要使用大量高純度的試劑和進口提取柱等材料,費用相當昂貴,而且一旦開機就不能頻繁開關,即使沒有樣品,也要求長年運行。
企業應對措施:我國相關產品出口企業應充分認清形勢,避免使用致癌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及時掌握各國最新技術法規,盡早做好準備,改進生產工藝,選用環保型染料,以增強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出口生產企業應實施以質取勝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企業應提高技術水平、加強原料進廠檢驗,同時,相關人員應該多注意生產工藝的每一個環節,避免禁用偶氮染料進入到工序中,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從整體上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從根本上突破新貿易壁壘。
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企業的組織結構、戰略管理及經營管理等必須適應科技時代和環保時代的要求。企業可以將ISO9000、ISO14000等管理標準與企業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創造出適合自身的管理方法,從制度上保證產品質量品質和環保品質,從而在國際市場上處于有利的競爭地位。
努力提高環保水平。企業應提高環保投入,設置專門環保機構和人員,開發綠色產品,加強綠色營銷,綠色管理是企業贏得環境競爭優勢的主要條件。
我國出口產品應積極申請并取得出口市場需要的環境標志、安全標準、衛生標準和社會責任標準等認證。特別是要重視貿易出口國的產品認證要求,根據進口商要求的標準提供產品。
回復 245324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精品鵝絨被》標準出臺,快看看你買的被子達標了沒?
由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發起的《精品鵝絨被》團體標準(以下簡稱“標準”)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標準”詳情附文...
三千多元買四床廉價柞蠶絲被
11日上午,泰安市質監局“纖檢進社區”活動走進農大社區,為市民免費講解鑒別絮棉制品、蠶絲制品的知識,并現場幫市民做鑒定。...
黃島檢疫局現場檢疫入境棉花
8月8日,山東黃島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對一批入境棉花進行口岸現場檢疫黃島口岸是全國第一大棉花進口口岸,黃島局采取多項措施,...
上海集中銷毀不合格進口服裝
12月12日,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集中銷毀了近期查獲的不合格進口服裝和仿真飾品,共計銷毀110批次、16710件商品,貨...
明超舉辦賀新年大型活動
為了慶祝明超家紡2011年銷售業績實現了突破性增長、全面促進2012品牌升級,趁跨年迎新之際,公司總部整合旗下夢天姿、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