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紡織業上下游壓力巨大
2013-3-28
“又到一年種棉時”。然而,一些地方的棉田變成了麥田。
專家認為,我國棉紡織行業從上游至下游都面臨很大壓力,棉紡織企業需走出低端同質競爭困境,從品牌化、高附加產品實現“突圍”。
棉價
3月中旬的魯西北,在大片綠油油麥田裝扮下,春意盎然。再過不到一個月就是當地種棉花的時節,但記者在德州、聊城等地采訪發現,原來應該預留的棉田,現在變成了麥田。
“原本這一片都是棉田,但現在基本上種小麥、玉米了。”山東臨清市金郝莊鎮農民金慶利說,“這兩年棉花價格低,種麥子收益高。”
記者采訪了解到,去年9月,政府上調了棉花臨時收儲價格,皮棉為每噸20400元,折合成籽棉約為8.7元/公斤。由于各地棉花衣分低,達不到這個等級,收購價一般低于這個價,這使得“棄棉種糧”的態勢繼續。
“從今年棉農種植意向調查來看,德州地區棉花種植面積還將下降。現有種植面積110萬畝左右,而2008年的種植面積為290萬畝。”德州棉花協會副秘書長馬俊凱說,“全國情況同樣不容樂觀。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調查顯示,今年全國植棉意向面積6751.5萬畝,同比減少427.2萬畝,減幅6%。”
雖然,棉農抱怨棉花價格過低,但相對國際棉價偏高。
收儲支撐了棉價,同時給后期儲備棉的處理留下了艱巨任務。據卓創資訊棉花行業分析師孫立武介紹,從去年收儲至今,已累計638萬噸的收儲量創下歷史新高,目前中國棉花總庫存量已超過全球的55%。
壓力
綜觀這兩年棉紡織企業的生存形勢,一些業內人士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前年是去庫存、去年是去產能、今年直接是去企業。”與此同時,棉紡織行業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勞動力成本高,但依然“招工難”。山東耶莉婭服裝集團總公司近年來的市場一直保持穩定增長態勢,為此建立一個占地300畝的新廠區,但受制于“招工難”,這個新工廠至今沒有完全運轉起來。“我們曾打算引入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的工人,但最后沒能成功。”公司董事長袁文和告訴記者,“近年來,公司工資每年增長15%以上。”
二是內外棉價差難消化。雖然相比高峰時期超過5000元/噸有所減小,但目前仍超過3000元/噸的價差令紡企難以消化,尤其是對于小微型紡企而言,由于沒有配額,經營壓力較大。“目前,一些大型企業開始收購國外棉花基地以穩定成本。”孫立武說。
三是內外需形勢嚴峻、國際競爭加劇。山東省紡織工業協會通過企業調研了解到,受國際經濟形勢影響,目前多數企業反映外貿訂單普遍減少,即使拿到訂單,也較以往量小、價低、標準要求高,訂單期限縮短。此外,受我國綜合要素成本提高、周邊國家紡織競爭力提升等影響,國際市場部分訂單已流向東南亞國家。
四是稅負壓力較高。一些企業反映,棉花的進項稅率為13%,棉紡產品的銷項稅率為17%,棉紡織企業承擔了4%的不合理稅負。這種“高征低扣”的稅收政策更加影響了紡企的正常發展。
突圍
記者采訪了解到,面對困境,紡織企業想盡辦法壓低成本,盡可能開拓市場求得生存,但從發展較好的企業來看,盡力避開同質、低端競爭,在細分市場中做精做專,以核心競爭力贏得高附加值,是紡織企業突圍的重要路徑。
袁文和說,企業近年來的穩步發展,主要得益于公司做精做專業務,靠質量和信譽贏得回頭客,目前公司產品在金融機構、航空公司占用較大的市場份額,支撐著企業應對復雜經濟環境。
在孚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明鳳看來,精準的市場定位、細分優化市場結構,同樣是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關鍵。“我們根據產品品質的不同,積極搭建有層次的營銷體系,力爭使每個品牌都有一個清晰、準確的市場定位。”
對棉農利益來說,馬俊凱認為,政府應繼續實施棉花收儲政策,盡快在新棉播種前提高2013年棉花臨時收儲價格,以調動棉農植棉積極性,并參照糧食直補政策辦法,盡快建立棉花直補機制,按照補貼不低于100元/畝標準,對棉農實施直補,以穩定棉花種植面積,保持國內棉花自給率。
專家認為,我國棉紡織行業從上游至下游都面臨很大壓力,棉紡織企業需走出低端同質競爭困境,從品牌化、高附加產品實現“突圍”。
棉價
3月中旬的魯西北,在大片綠油油麥田裝扮下,春意盎然。再過不到一個月就是當地種棉花的時節,但記者在德州、聊城等地采訪發現,原來應該預留的棉田,現在變成了麥田。
“原本這一片都是棉田,但現在基本上種小麥、玉米了。”山東臨清市金郝莊鎮農民金慶利說,“這兩年棉花價格低,種麥子收益高。”
記者采訪了解到,去年9月,政府上調了棉花臨時收儲價格,皮棉為每噸20400元,折合成籽棉約為8.7元/公斤。由于各地棉花衣分低,達不到這個等級,收購價一般低于這個價,這使得“棄棉種糧”的態勢繼續。
“從今年棉農種植意向調查來看,德州地區棉花種植面積還將下降。現有種植面積110萬畝左右,而2008年的種植面積為290萬畝。”德州棉花協會副秘書長馬俊凱說,“全國情況同樣不容樂觀。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調查顯示,今年全國植棉意向面積6751.5萬畝,同比減少427.2萬畝,減幅6%。”
雖然,棉農抱怨棉花價格過低,但相對國際棉價偏高。
收儲支撐了棉價,同時給后期儲備棉的處理留下了艱巨任務。據卓創資訊棉花行業分析師孫立武介紹,從去年收儲至今,已累計638萬噸的收儲量創下歷史新高,目前中國棉花總庫存量已超過全球的55%。
壓力
綜觀這兩年棉紡織企業的生存形勢,一些業內人士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前年是去庫存、去年是去產能、今年直接是去企業。”與此同時,棉紡織行業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勞動力成本高,但依然“招工難”。山東耶莉婭服裝集團總公司近年來的市場一直保持穩定增長態勢,為此建立一個占地300畝的新廠區,但受制于“招工難”,這個新工廠至今沒有完全運轉起來。“我們曾打算引入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的工人,但最后沒能成功。”公司董事長袁文和告訴記者,“近年來,公司工資每年增長15%以上。”
二是內外棉價差難消化。雖然相比高峰時期超過5000元/噸有所減小,但目前仍超過3000元/噸的價差令紡企難以消化,尤其是對于小微型紡企而言,由于沒有配額,經營壓力較大。“目前,一些大型企業開始收購國外棉花基地以穩定成本。”孫立武說。
三是內外需形勢嚴峻、國際競爭加劇。山東省紡織工業協會通過企業調研了解到,受國際經濟形勢影響,目前多數企業反映外貿訂單普遍減少,即使拿到訂單,也較以往量小、價低、標準要求高,訂單期限縮短。此外,受我國綜合要素成本提高、周邊國家紡織競爭力提升等影響,國際市場部分訂單已流向東南亞國家。
四是稅負壓力較高。一些企業反映,棉花的進項稅率為13%,棉紡產品的銷項稅率為17%,棉紡織企業承擔了4%的不合理稅負。這種“高征低扣”的稅收政策更加影響了紡企的正常發展。
突圍
記者采訪了解到,面對困境,紡織企業想盡辦法壓低成本,盡可能開拓市場求得生存,但從發展較好的企業來看,盡力避開同質、低端競爭,在細分市場中做精做專,以核心競爭力贏得高附加值,是紡織企業突圍的重要路徑。
袁文和說,企業近年來的穩步發展,主要得益于公司做精做專業務,靠質量和信譽贏得回頭客,目前公司產品在金融機構、航空公司占用較大的市場份額,支撐著企業應對復雜經濟環境。
在孚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明鳳看來,精準的市場定位、細分優化市場結構,同樣是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關鍵。“我們根據產品品質的不同,積極搭建有層次的營銷體系,力爭使每個品牌都有一個清晰、準確的市場定位。”
對棉農利益來說,馬俊凱認為,政府應繼續實施棉花收儲政策,盡快在新棉播種前提高2013年棉花臨時收儲價格,以調動棉農植棉積極性,并參照糧食直補政策辦法,盡快建立棉花直補機制,按照補貼不低于100元/畝標準,對棉農實施直補,以穩定棉花種植面積,保持國內棉花自給率。
回復 246270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蓄勢待發!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開展在即!
盛夏伊始萬物并秀。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將于7月1-3日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展為華東地區紡織服裝供應鏈...
文化自信激揚時尚創意,產業互聯聚合集群之力 高陽毛巾榮獲十大時尚引領榜樣殊榮
日前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紡織服裝周刊》雜志社主辦的中國紡織服裝年度精銳榜發布儀式暨2021行業精英論壇上,河北瑞...
守望相助盡責任,intertextile家紡展攜手企業逆向前行
近期,家紡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中國國際家紡展組委會一直在密切關注企業的復工情況,并與中國家紡協會一起,對企業展開問卷調查活...
一元開店,店聯盟全新上線
還在店里坐等顧客上門?還在發愁庫存壓力?沒有優質一手貨源?有了店聯盟,以上問題統統幫您解決!店聯盟是什么?店聯盟擁有多種...
家紡市場成交穩中攀升
近期,中國輕紡城傳統市場家紡市場成交局部活躍,滌綸長絲類裝飾面料掛樣品種增加,現貨上市場量局部性有所增加,但部分中小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