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高縣蠶業步入產城園發展新時代
2013-5-13
作為全省五個蠶區之一的川南蠶區核心區,一直以來,蠶桑產業是高縣農業和富民強縣的重要支柱,去年全縣產繭11.6萬擔,蠶農售繭收入1.85億元。
作為產繭量連續多年坐擁“川南王”之席,高縣發展蠶業的秘訣究竟在哪里?近日,記者帶著疑問走進了高縣。
強化基地增添產業勁道
肖富銀是全縣的養蠶大戶,連續多年獲得縣委縣政府表彰的“十大養蠶狀元”稱號,去年養蠶31張,收入達到4萬多元。
養蠶規模大、技術好,肖富銀很快成為當地的科技致富帶頭人。小蠶共育推廣以來,周邊蠶農便主動把蠶種交到肖富銀的手中,今年春季,肖富銀為13戶蠶農共育小蠶。
據該縣立華蠶繭公司辦公室主任、蠶桑專家廖天明介紹,小蠶共育是近年來該縣在養蠶上推行的科學措施,不但蟻蠶孵化率高,收蟻齊一,省工,省料;而且還能確保蠶頭數,提高大蠶的抗病力,“小蠶共育是目前穩住養蠶戶,特別是確保散戶收入,提高養蠶積極性的有效途徑。”
同時,該縣還積極推行肥團(集中)育苗、“一步成園”栽桑、新型大蠶室外蠶臺飼養技術、紙板方格蔟自動上蔟等科學技術,通過政府補助、企業補貼等多種途徑加大對桑園建設、設施設備、價格穩控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確保了蠶業基地的有效穩定和有序擴大。
綜合利用開鑿致富渠
“我種的"桑枝食用菌"類似野生蘑菇,清香脆嫩,口感和味道都好,不愁銷。”在高縣嘉樂鎮長豐村包包上組,村民劉云芬告訴記者,種植食用菌的主要原料是蠶桑“三冬管理”時剪下廢棄的桑枝,“我去年9月份才開始種植,3月份就基本結束了,共種植10萬袋,純收入12萬元以上。”“以前桑枝只有當柴燒或廢棄掉,現在"變廢為寶",目前,桑枝食用菌技術尚在試點示范中,全縣已有30萬袋的規模。”該縣蠶管辦工作員、蠶桑專業技術員李云川說。
延伸產業鏈條,加快綜合利用,主打生態品牌,這是該縣近年來推進蠶業健康發展、拓展農民致富渠道的主攻方向;試點示范桑樹食用菌、紫薯、果桑、桑園養雞等項目,這是該縣在蠶桑綜合利用方面的有力探索。
綜合利用,一方面提升了單位面積總產值,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增加了農民收入;另一方面,有利于穩住蠶業基地,壯大種養業,提升產業影響力,這是該縣致力于蠶桑綜合利用的成功實踐。
功能園區催生三產互動
在高縣絲調廠,記者只聽轟隆隆的機器聲陣陣傳來,看到的是工人們正有序作業。“天然蠶絲被,蠶業終端產品之一,不僅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在絲綢出口創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內銷市場也越來越大。我們先期試點制作了一批天然蠶絲被,很受顧客歡迎,以后園區建立后,計劃三年產量達到10萬床。”立華蠶繭公司副總經理張躍新在產品展示廳向記者介紹。
宜賓絲綢產業園項目正式落戶高縣慶符—文江農產品加工園區,總投資3.5億元,規劃用地330畝,將建設絲綢文化博物館、辦公功能區、繭絲綢綜合開發功能區、綢緞功能區、生絲功能區和蠶種制造區;建成后可實現年產值12億元,入庫稅金7547萬元,利潤8229萬元,解決就業2000人。
宜賓絲綢產業園項目建設,實現產業集聚,是高縣尋求蠶業發展新路徑。絲綢產業園的文化博物館將與縣城的絲綢文化節點融為一體;同時,還將打造桑果體驗采摘等一批生態種養的休閑旅游品牌,建立養蠶、繅絲和織綢體驗園等一批文化旅游節點,形成多元發展、多點支撐的良好格局。
產城園融合、三產互動,這是高縣提升蠶業產業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的重大突破,也是該縣加大工業反哺農業、農業支持工業發展、推進城鎮建設的有力措施,高縣蠶業發展步入產城園、三產互動發展的新時代。
對話:高縣蠶管辦工作員、蠶桑專業技術員李云川
發展難題:1、缺乏品牌,主鏈條效益提升難。目前,由于缺乏資金投入和高素質人才,各個環節的深入研究不深,品牌宣傳推介做得不夠,除栽桑養蠶階段外,烘繭繅絲、織綢服裝等方面的科學化、集約化程度較低,缺乏品牌引領,綜合效益不高。
2、缺乏研發,副鏈條延伸難。缺乏項目支撐和研發,科技成果的應用和推廣進程很慢,目前的桑枝開發、桑果蠶蛾等開發也只是低端應用,推廣才剛剛起步,效益還沒有彰顯出來。
作為產繭量連續多年坐擁“川南王”之席,高縣發展蠶業的秘訣究竟在哪里?近日,記者帶著疑問走進了高縣。
強化基地增添產業勁道
肖富銀是全縣的養蠶大戶,連續多年獲得縣委縣政府表彰的“十大養蠶狀元”稱號,去年養蠶31張,收入達到4萬多元。
養蠶規模大、技術好,肖富銀很快成為當地的科技致富帶頭人。小蠶共育推廣以來,周邊蠶農便主動把蠶種交到肖富銀的手中,今年春季,肖富銀為13戶蠶農共育小蠶。
據該縣立華蠶繭公司辦公室主任、蠶桑專家廖天明介紹,小蠶共育是近年來該縣在養蠶上推行的科學措施,不但蟻蠶孵化率高,收蟻齊一,省工,省料;而且還能確保蠶頭數,提高大蠶的抗病力,“小蠶共育是目前穩住養蠶戶,特別是確保散戶收入,提高養蠶積極性的有效途徑。”
同時,該縣還積極推行肥團(集中)育苗、“一步成園”栽桑、新型大蠶室外蠶臺飼養技術、紙板方格蔟自動上蔟等科學技術,通過政府補助、企業補貼等多種途徑加大對桑園建設、設施設備、價格穩控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確保了蠶業基地的有效穩定和有序擴大。
綜合利用開鑿致富渠
“我種的"桑枝食用菌"類似野生蘑菇,清香脆嫩,口感和味道都好,不愁銷。”在高縣嘉樂鎮長豐村包包上組,村民劉云芬告訴記者,種植食用菌的主要原料是蠶桑“三冬管理”時剪下廢棄的桑枝,“我去年9月份才開始種植,3月份就基本結束了,共種植10萬袋,純收入12萬元以上。”“以前桑枝只有當柴燒或廢棄掉,現在"變廢為寶",目前,桑枝食用菌技術尚在試點示范中,全縣已有30萬袋的規模。”該縣蠶管辦工作員、蠶桑專業技術員李云川說。
延伸產業鏈條,加快綜合利用,主打生態品牌,這是該縣近年來推進蠶業健康發展、拓展農民致富渠道的主攻方向;試點示范桑樹食用菌、紫薯、果桑、桑園養雞等項目,這是該縣在蠶桑綜合利用方面的有力探索。
綜合利用,一方面提升了單位面積總產值,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增加了農民收入;另一方面,有利于穩住蠶業基地,壯大種養業,提升產業影響力,這是該縣致力于蠶桑綜合利用的成功實踐。
功能園區催生三產互動
在高縣絲調廠,記者只聽轟隆隆的機器聲陣陣傳來,看到的是工人們正有序作業。“天然蠶絲被,蠶業終端產品之一,不僅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在絲綢出口創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內銷市場也越來越大。我們先期試點制作了一批天然蠶絲被,很受顧客歡迎,以后園區建立后,計劃三年產量達到10萬床。”立華蠶繭公司副總經理張躍新在產品展示廳向記者介紹。
宜賓絲綢產業園項目正式落戶高縣慶符—文江農產品加工園區,總投資3.5億元,規劃用地330畝,將建設絲綢文化博物館、辦公功能區、繭絲綢綜合開發功能區、綢緞功能區、生絲功能區和蠶種制造區;建成后可實現年產值12億元,入庫稅金7547萬元,利潤8229萬元,解決就業2000人。
宜賓絲綢產業園項目建設,實現產業集聚,是高縣尋求蠶業發展新路徑。絲綢產業園的文化博物館將與縣城的絲綢文化節點融為一體;同時,還將打造桑果體驗采摘等一批生態種養的休閑旅游品牌,建立養蠶、繅絲和織綢體驗園等一批文化旅游節點,形成多元發展、多點支撐的良好格局。
產城園融合、三產互動,這是高縣提升蠶業產業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的重大突破,也是該縣加大工業反哺農業、農業支持工業發展、推進城鎮建設的有力措施,高縣蠶業發展步入產城園、三產互動發展的新時代。
對話:高縣蠶管辦工作員、蠶桑專業技術員李云川
發展難題:1、缺乏品牌,主鏈條效益提升難。目前,由于缺乏資金投入和高素質人才,各個環節的深入研究不深,品牌宣傳推介做得不夠,除栽桑養蠶階段外,烘繭繅絲、織綢服裝等方面的科學化、集約化程度較低,缺乏品牌引領,綜合效益不高。
2、缺乏研發,副鏈條延伸難。缺乏項目支撐和研發,科技成果的應用和推廣進程很慢,目前的桑枝開發、桑果蠶蛾等開發也只是低端應用,推廣才剛剛起步,效益還沒有彰顯出來。
回復 250543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蓄勢待發!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開展在即!
盛夏伊始萬物并秀。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將于7月1-3日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展為華東地區紡織服裝供應鏈...
文化自信激揚時尚創意,產業互聯聚合集群之力 高陽毛巾榮獲十大時尚引領榜樣殊榮
日前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紡織服裝周刊》雜志社主辦的中國紡織服裝年度精銳榜發布儀式暨2021行業精英論壇上,河北瑞...
守望相助盡責任,intertextile家紡展攜手企業逆向前行
近期,家紡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中國國際家紡展組委會一直在密切關注企業的復工情況,并與中國家紡協會一起,對企業展開問卷調查活...
一元開店,店聯盟全新上線
還在店里坐等顧客上門?還在發愁庫存壓力?沒有優質一手貨源?有了店聯盟,以上問題統統幫您解決!店聯盟是什么?店聯盟擁有多種...
家紡市場成交穩中攀升
近期,中國輕紡城傳統市場家紡市場成交局部活躍,滌綸長絲類裝飾面料掛樣品種增加,現貨上市場量局部性有所增加,但部分中小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