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全國專業纖維檢驗工作會議上,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蒲長城要求,要繼續全面履行好纖檢工作職能,開展好纖維質量的監管;抓好纖維公證檢驗工作質量,發揮工作作用;要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不斷改進監管體系、監管方法和監管模式,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水平,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個良好的工作基礎。筆者認為,纖維檢驗工作要實現以上發展思路,應在對策上采取并實現“四大突破”。
在運行機制、運作方式上有重大突破
一是在鞏固傳統的棉紡織、印染、色織和針織等上游紡織產品檢測陣地的同時,在人才培訓、設施完善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創造條件,向下游產品延伸,開辟服裝檢測業務,完善紡織專業檢測機構的整體功能。二是涉足生態紡織品檢測領域。由于環保意識的提高和綠色消費的普及,生態紡織品的檢測必將是紡織產品質量檢驗監督的市場焦點,是市場的需求,也正是我們今后的發展潛力之所在。在國內,許多檢測機構尚不具備,無疑擁有其檢測技術和手段,將有先機占領這個市場份額,同時也具備了進軍國際市場的資本,對提高我國紡織品服裝的產品檔次與技術層次,促進企業升級,突破國際貿易壁壘,擴大出口創匯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技術手段、技術素質上有重大突破
新經濟時代的企業、組織或機構,要具備活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關鍵在于擁有先進的技術手段和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因此,纖維檢測機構要適應新經濟時代的競爭要求,必須在技術手段和人員素質上有重大突破。一是不能滿足于傳統檢驗的常規項目。國外客戶對我國出口的紡織品的質檢要求正出現三大變化:
一是從傳統的重視外觀質量檢驗趨向注重內在質量檢測;二是對紡織品的質量指標要求更加嚴格,三是對紡織品的質量要求由傳統的實用性、美觀性、耐用性趨向更為重視安全性、衛生性。我們要密切關注國際最新發展的檢測技術,想方設法具備生態紡織品檢測的條件。
二是不能滿足于傳統產品的檢測范圍。要盡快添置服裝檢測儀器和設備,積極創造條件,涉足服裝檢測業務,特別是綠色生態服飾,完善紡織專業檢測機構的整體功能。
三是不能滿足于傳統手段的檢測方式。要積極采用信息化、自動化、網絡化技術,建立產品檢測與質量評價系統,全面改革質量管理模式和政策、市場、法規、技術信息傳播方式,以及產品檢測和質量評價工作模式,形成質量管理、質量咨詢、質量檢測、質量評價、質量仲裁的無紙化辦公體系,使機構具備遠程診斷、遠程咨詢、遠程培訓的服務功能。
在工作方法、工作重點上有重大突破
。ㄒ唬┒ㄎ唤巧,探索有益工作。一是可以利用中介組織的性質、第三方公正的地位和一個省級行政區域內手段最齊全、功能最完整的紡織專業檢測機構的有利條件,在當地行業管理職能部門的支持下,配合各專業協會,為維護市場的有序和公平競爭,盡力發揮職能作用。二是可以定期對區域范圍內主要紡織產品或出口紡織產品質量進行系統普查,及時向行業主管部門和政府提出《主要紡織產品質量狀況報告》或《出口紡織產品質量狀況報告》,為政府制定產業政策、調整投資方向、采取質量措施提供決策參考依據。
。ǘ┝⒆阈袠I,開拓發展生路。一是加大科技開發力度。要抓住我國檢測儀器加快更新換代步伐的機遇,利用我們已有的條件和手段,選擇性地確定科研課題,積極與院校、研究所、儀器生產廠家聯手、走聯合開發的道路,另辟檢測中心發展的生路。二是開展計量維修業務。要在鞏固和擴大產品質量監督、計量器具檢定、計量量值傳遞陣地的同時,針對廣大企業已具備常規檢驗手段,維修、維護還一時跟不上的現實,充分利用現有的人才優勢,大力開展檢測儀器的有償維修服務業務,使機構既是區域內的產品檢測中心,又是計量檢定中心,更是檢測儀器維修中心。
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上有重大突破
提升檢測機構的管理理念和改進管理方法,也是提高檢測機構在新經濟時代競爭實力的重要措施之一。而且其先進的理念與方法所發揮出的潛在實力,往往大于其他基礎條件。因此,新經濟時代檢測機構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必須突破傳統定式,根據當前國際上管理理論出現的新趨勢,結合自身面臨的形勢和職能特點,應在兩個方面加以突破。
一是著力于以人為本。西方管理學家不僅把人力資源管理視為企業四大營運職能之一,而且還視為一個組織機構內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資產之一。這充分說明,現代管理理論正在從重視對物的管理轉移到重視對人的管理。我們必須盡快接受這一理論,一切管理工作,都要看重人在組織中的重要性與價值,并通過不同的管理措施和激勵方法,把人的潛在能力有效地發揮出來。
二是著眼于服務客戶。未來的競爭,服務質量是取勝的重要條件。西方市場行銷理論認為,當今消費者的需求已進入感性消費階段。產品銷售如此,檢測業務亦然。因此,在激烈的檢測競爭中,不能只滿足于“我能做什么”、“我做了什么”,而是要善于理解客戶在業務活動中,潛意識里存在情感上的滿足和心理上的認同的要求,把能滿足客戶此要求的檢測業務之外的服務,貫穿管理工作的始終,使客戶在和你打交道時感到滿意,打完交道后感到放心。
總之,要從觀念、管理、機制等方面進行創新,通過開展人員、設備、科技創新來保證紡織品及纖維制品優質、高效、科學、公正的檢驗工作,為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保駕護航。(作者單位:山西省纖維檢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