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北京市消協公布了40款蠶絲被抽檢結果,47.5%的蠶絲被檢出面料以次充好、填充物未達標等問題。檢測結果顯示,19個樣品質量指標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不合格的原因多是標簽不合格、面料填充物以次充好、填充物未達到標稱的重量等。
5月21日,上海市質監局回應稱,被曝光的“寶萊”家紡實際生產地在江蘇省南通市,相關產品未在上海地區生產、銷售。同時被曝光的“紅富士”家紡在執法檢查中也早有填充物與標簽不符的“案底”,曾被判為不合格產品。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和根本,可質量問題在家紡行業卻屢見不鮮。一線城市、入駐大型商場的品牌家紡質量尚且如此,雜牌家紡的質量問題更加不可預計。
參差不齊 供需企業聯合造假
家紡業內人士不無感慨地說,對這種質量問題顯得司空見慣!百|量問題年年有,別家偷工減料,你不這樣,成本就是壓在你身上的大山!
針對最近的蠶絲被質量問題,5月22日,焦點家居記者采訪了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副會長俞岳南。俞會長表示:“每個行業都會存在魚目混珠的情況,行業內企業的發展參差不齊,但知名品牌是不會出現這種問題的,畢竟質量的風險會直接影響企業的形象,這可能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
目前家紡企業獨立生產被芯的很少,大部分企業都是選擇代工工廠。而蠶絲被更是主要由產業集群代做,再交給企業貼牌上市。代工工廠參差不齊,并且沒有完善的質量監控體制,最終導致纖維含量的標識與實際不符!叭绻霈F質量問題,代工工廠不用承擔責任,所以更肆無忌憚降低成本。這些都是經過銷售企業的默許的,你給我那么低的收購價,明顯就是知道這里面的貓膩啊!币晃徊辉竿嘎缎彰募壹徠髽I員工告訴記者。
“上海市著名商標”企業以身試法
據了解,真絲的成本大約為平均一噸40萬元,那么一公斤真絲成本為400元。另外加上人工成本、物流成本、被面成本,以及企業的各種稅收成本,一條蠶絲被的基本成本就接近千元!俺R姷2公斤裝蠶絲被,如果售價在千元以下,基本上都不是百分百的蠶絲綿。500元以下的蠶絲被,你覺得質量過關嗎?在我們業內,少一兩成本就能下來很多。”一位資深家紡人士介紹道。
蠶絲被填充物品質中規定優等品、一等品填充物應是長絲綿或中長絲綿,有些標稱一等品的蠶絲被,填充物主料是短絲綿,只是在被子開口處有部分長絲綿或中長絲綿,或是填充物表層為長絲綿或中長絲綿,中間夾層為短絲綿,明顯以次充好。
填充物質量偏差率是蠶絲重量的指標。被曝光的紅富士家紡明示質量3.0千克,實測僅1907.8克,偏差率高達36.4%。這個曾被認定為“上海市著名商標”的企業正是利用巨大的重量差降低了生產成本,再一次向消費者證明“蠶絲被不是越輕越好。”在2012年底的執法檢查中,該企業生產的純桑蠶絲冬被面料和填充物的纖維含量與企業明示的產品質量要求不符,質監部門已依法對該企業進行了行政處罰,共沒收不合格純桑蠶絲冬被36條,處罰款及沒收違法所得共計89893.18元。
消費者購買信心受到影響
目前網上流傳著專家指導消費者如何選購蠶絲被的各種指南。其實對于蠶絲被這種看不到內里、不夠直觀的產品,手感、嗅覺等一般的檢查并不能嚴格辨別出蠶絲被的優劣,僅能排除非常低廉的替代品!跋M者不是專家,連專家都不能靠肉眼明確辨別出蠶絲被的材質,除非經過權威檢測機構的檢測。至于選購,希望消費者多選購知名品牌的產品,畢竟一分錢一分貨。”一家紡企業老總提出選購建議。
據調查,目前工商部門已針對不合格產品,展開了執法行動。執法人員對于確實存在問題的產品,暫時進行下架處理,進一步調查情況。目前被查處的企業并未采取正面回應。一家紡經銷商表示:“反正這種處罰不嚴,而且公眾忘性很大,企業只要不回應負面新聞,過一段時間就自然而然地過去了!
“以前還覺得蠶絲被挺高檔的,沒想到這次曝光了那么多問題。有些企業甚至只在邊緣有蠶絲,或者根本沒有蠶絲。以后誰還敢買?”“食品安全,問題蠶絲被……誰給我們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此次蠶絲被的質量曝光也引起了消費者的熱議,今年的蠶絲被銷售旺季不同程度受到影響。
下架僅僅是第一步,如此嚴重的質量問題在引起公眾關注的同時,希望能為整個行業敲醒警鐘。俞會長表示:“目前蠶絲被方面的強制性標準還沒有細化,行業監管的缺失給了很多企業鉆法律漏洞的機會。這次質量曝光,希望能引起各相關部門的重視,加大監管力度,共同促進整個行業的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