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零售營銷向電商取經 尋找引爆點
2013-11-20
實體零售企業究竟可以從電商的營銷模式上學習些什么,如何強化自身優勢?另一方面,實體零售企業中也不乏營銷有術的“高手”,他們又是通過怎樣的營銷創新,在行業寒冬里把客流牢牢釘在自己的店里?
電商在營銷方面似乎更有創新力,不論是數據營銷還是利用社會化媒體營銷上更加游刃有余。而實體零售企業則顯得遲鈍,守著會員資源“金礦”,卻忽視了深入挖掘分析客戶的消費行為習慣,在與電商企業爭鋒時,多了個“不貼心”的標簽。在營銷方面也常常慢半拍。移動互聯網盛行,傳統零售企業是否還繼續與時代“脫節”?該如何與陳舊的店面、過時的營銷方式說再見,跟上消費者購物習慣的變化?
實體零售企業究竟可以從電商的營銷模式上學習些什么,如何強化自身優勢?另一方面,實體零售企業中也不乏營銷有術的“高手”,他們又是通過怎樣的營銷創新,在行業寒冬里把客流牢牢釘在自己的店里?
本報將為您呈現多個精彩案例,解讀互聯網思維的營銷模式。
幾乎所有的電商企業都參與了“雙十一”這場“海天盛筵”,各種預熱活動早已經在社會化媒體中頻繁出現。傳統零售企業也通過了各種方式參與其中。
權且不說傳統零售商是否借這陣東風實現了逆襲,在營銷方面,傳統零售企業的確應該學習那些電商企業的“點金之術”。
尋找“引爆點”
小米手機靠微博賣出幾百萬臺手機;京東挑起與贏商網國美、蘇寧的電商價格戰;roseonly微博營銷一夜爆紅;星巴克(專題閱讀)(拓展選址信息)利用微信實現與用戶互動。社會化網絡媒體已成為線上零售營銷核心工具之一,更是貫穿電商企業營銷的整個過程。相較而言,傳統零售企業利用社會化媒體成功營銷的例子還少一些。
企業可通過全面整合各種社會化媒體,如微博、微信等,形成營銷組合優勢,并創新營銷方式,如微活動、微視頻、微電影等。社會化媒體的營銷應用,為電商企業賺足眼球,導足了流量。
利用微博形成各種特定“話題”進行營銷,引起目標消費群體的關注,并通過發表各種形式的微博實現與消費者直接的溝通,再把消費者引導到線下店面。如雕爺牛腩、黃太吉等,堪稱利用互聯網思維進行營銷的典范。
目前已有不少零售商家開始嘗試使用微信作為營銷工具來招攬顧客,通過微信主動尋找附近的消費者,并在店面內添加發揮微信功能的輔助工具,如二維碼,采用會員制或者優惠的方式,鼓勵到店消費者使用手機掃描,增加關注,后期并可以可持續地進行微信推送營銷,保持和顧客互動分享。
電商企業還利用概念營銷造勢,B2C、B2B、B2F、C2C等各種概念層出不窮。企業借此增強識別度,提高關注度,引起關注和討論話題,進而刺激流量和轉化率增加。
所以在概念營銷方面,傳統零售企業也需要打造能形成消費者關注的概念。其實傳統零售商已開始嘗試概念營銷,如線下體驗店,移動購物空間,O2O、LBS等,通過借助品牌網站、優惠券、免費Wifi,場內定位服務、快捷支付、近場搜索、移動端APP、二維碼掃描、短信推送、智能手機實體店應用等與時俱進的工具和概念,打造一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O2O購物體驗。
大數據后臺“指揮”
營銷模式的多樣化,意味著線下零售企業的運作規則也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和社會化媒體的營銷平臺對接,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這不僅僅對零售企業技術系統上有了新要求,線下商品的呈現方式也有相應的變化,關鍵是線上線下統一發展。
電商企業的營銷模式就值得借鑒。當消費者進入電商網站,經?梢钥吹健安履阆矚g”“你可能關注”等標簽,抑或當消費者在瀏覽購物時,總會看到各種“組合推薦”、“同類對比”等標簽。
其實這些都是從消費者訴求出發,對消費者進行一定的產品對稱推薦,而這些都源于電商企業對數據的梳理、分析和標簽化定位。
而線下企業有著極為豐富的會員資源,卻很少對會員進行分析,更別說推送個性化服務。傳統零售企業完全可以考慮在數據營銷方面發力,通過分析消費者年齡結構、消費習慣、購物經歷,預先制定針對性的優惠方案,幫助消費者更快、更準確地做出購買決策。
舉例說明,假設有一個商店,在顧客沒有進入店面的時候,商家通過利用IT技術,就可以讀取客戶到達店面附近的信息,系統自動調出客戶的數據信息進行相關客戶感興趣信息的推送,不但可以實現店面與客戶信息的對稱性,還可以增加客戶進店的概率。
另外在顧客進店的時候,通過刷積分卡,店主就知道他的消費習慣,他想要買什么,他喜歡買什么,然后針對他的需求提出個性化的優惠方案。有了大數據的精準營銷,銷量的增長指時可待。
IT技術的運用也是促進銷售額的一個原因。傳統零售企業利用IT技術來整合、規范企業的業務流程,高效、準確傳輸零售體系內的龐雜數據,根據門店的實際銷售數據迅速做出決策,從這方面來說傳統零售企業照常可以像電商企業一樣進行快速響應。比如在庫存方面,通過獲取“實時、準確”的庫存數據,各門店之間的數據互通,實時查詢,方便各門店之間即時調撥產品,可以充分了解庫存現狀,減少庫存積壓,適時訂貨、促銷,規避資金風險,提升資金周轉率。
拇指時代
隨著互聯網通訊技術的發展,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將進入移動商務時代。
消費者拿著手機在任何地方只要一打開,便可自動獲取線下本地零售商的信息,包括新品上市和打折信息,由原來的被動查詢到精準主動推送;消費時可以實現便捷、快速的消費和移動近場支付等,借助LBS技術實現與消費者的信息對稱進而完成移動商務。
消費者的購物習慣發生變化,零售商自然也應與時俱進,如何把客戶招徠到線下門店中,為消費者提供便捷、舒心的購物環境成了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在這個移動商務時代,移動支付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相比傳統支付模式,移動支付具備隨時隨地交易的優勢。同時隨著新交流技術的發展,支付形態也將多樣化。例如美國兩家移動支付巨頭Paypal和Square開啟的移動支付真正的“未來形態”——基于BLE(低耗藍牙技術)和基于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支付形式,解放雙手,通過“簽到”功能付款。
傳統零售企業恰恰可以借助這種方式,實現與線下體驗和實體店的對接,因為只有在傳統零售企業去消費,才能更好地去體驗這種移動近場支付的快感和樂趣,讓人們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情感的釋放和休閑。
但是消費者如果不能享受快捷的支付模式,恐怕實體店要打體驗牌也要大打折扣,難以吸引客戶。
借助移動支付,零售商不僅可以實現線下實體店鋪的便捷支付,節省人工成本,同時也能實現線下商務和線上商務的移動化,讓自己和消費者借助移動終端設備隨時與消費者保持便捷的交互。而且移動支付是零售商實現移動商務閉環的關鍵。
未來線下傳統零售渠道將會更多地給消費者提供體驗和社交的場所、機會,提供給消費者情感釋放和寄托的空間。而線上無邊界電子商務,會讓消費者有更便利的購物滿足,二者滿足不同的消費訴求。雖然電商企業和傳統零售企業都存在各種不足,但各自也有獨到的優勢,需線上線下不斷求索。
電商在營銷方面似乎更有創新力,不論是數據營銷還是利用社會化媒體營銷上更加游刃有余。而實體零售企業則顯得遲鈍,守著會員資源“金礦”,卻忽視了深入挖掘分析客戶的消費行為習慣,在與電商企業爭鋒時,多了個“不貼心”的標簽。在營銷方面也常常慢半拍。移動互聯網盛行,傳統零售企業是否還繼續與時代“脫節”?該如何與陳舊的店面、過時的營銷方式說再見,跟上消費者購物習慣的變化?
實體零售企業究竟可以從電商的營銷模式上學習些什么,如何強化自身優勢?另一方面,實體零售企業中也不乏營銷有術的“高手”,他們又是通過怎樣的營銷創新,在行業寒冬里把客流牢牢釘在自己的店里?
本報將為您呈現多個精彩案例,解讀互聯網思維的營銷模式。
幾乎所有的電商企業都參與了“雙十一”這場“海天盛筵”,各種預熱活動早已經在社會化媒體中頻繁出現。傳統零售企業也通過了各種方式參與其中。
權且不說傳統零售商是否借這陣東風實現了逆襲,在營銷方面,傳統零售企業的確應該學習那些電商企業的“點金之術”。
尋找“引爆點”
小米手機靠微博賣出幾百萬臺手機;京東挑起與贏商網國美、蘇寧的電商價格戰;roseonly微博營銷一夜爆紅;星巴克(專題閱讀)(拓展選址信息)利用微信實現與用戶互動。社會化網絡媒體已成為線上零售營銷核心工具之一,更是貫穿電商企業營銷的整個過程。相較而言,傳統零售企業利用社會化媒體成功營銷的例子還少一些。
企業可通過全面整合各種社會化媒體,如微博、微信等,形成營銷組合優勢,并創新營銷方式,如微活動、微視頻、微電影等。社會化媒體的營銷應用,為電商企業賺足眼球,導足了流量。
利用微博形成各種特定“話題”進行營銷,引起目標消費群體的關注,并通過發表各種形式的微博實現與消費者直接的溝通,再把消費者引導到線下店面。如雕爺牛腩、黃太吉等,堪稱利用互聯網思維進行營銷的典范。
目前已有不少零售商家開始嘗試使用微信作為營銷工具來招攬顧客,通過微信主動尋找附近的消費者,并在店面內添加發揮微信功能的輔助工具,如二維碼,采用會員制或者優惠的方式,鼓勵到店消費者使用手機掃描,增加關注,后期并可以可持續地進行微信推送營銷,保持和顧客互動分享。
電商企業還利用概念營銷造勢,B2C、B2B、B2F、C2C等各種概念層出不窮。企業借此增強識別度,提高關注度,引起關注和討論話題,進而刺激流量和轉化率增加。
所以在概念營銷方面,傳統零售企業也需要打造能形成消費者關注的概念。其實傳統零售商已開始嘗試概念營銷,如線下體驗店,移動購物空間,O2O、LBS等,通過借助品牌網站、優惠券、免費Wifi,場內定位服務、快捷支付、近場搜索、移動端APP、二維碼掃描、短信推送、智能手機實體店應用等與時俱進的工具和概念,打造一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O2O購物體驗。
大數據后臺“指揮”
營銷模式的多樣化,意味著線下零售企業的運作規則也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和社會化媒體的營銷平臺對接,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這不僅僅對零售企業技術系統上有了新要求,線下商品的呈現方式也有相應的變化,關鍵是線上線下統一發展。
電商企業的營銷模式就值得借鑒。當消費者進入電商網站,經?梢钥吹健安履阆矚g”“你可能關注”等標簽,抑或當消費者在瀏覽購物時,總會看到各種“組合推薦”、“同類對比”等標簽。
其實這些都是從消費者訴求出發,對消費者進行一定的產品對稱推薦,而這些都源于電商企業對數據的梳理、分析和標簽化定位。
而線下企業有著極為豐富的會員資源,卻很少對會員進行分析,更別說推送個性化服務。傳統零售企業完全可以考慮在數據營銷方面發力,通過分析消費者年齡結構、消費習慣、購物經歷,預先制定針對性的優惠方案,幫助消費者更快、更準確地做出購買決策。
舉例說明,假設有一個商店,在顧客沒有進入店面的時候,商家通過利用IT技術,就可以讀取客戶到達店面附近的信息,系統自動調出客戶的數據信息進行相關客戶感興趣信息的推送,不但可以實現店面與客戶信息的對稱性,還可以增加客戶進店的概率。
另外在顧客進店的時候,通過刷積分卡,店主就知道他的消費習慣,他想要買什么,他喜歡買什么,然后針對他的需求提出個性化的優惠方案。有了大數據的精準營銷,銷量的增長指時可待。
IT技術的運用也是促進銷售額的一個原因。傳統零售企業利用IT技術來整合、規范企業的業務流程,高效、準確傳輸零售體系內的龐雜數據,根據門店的實際銷售數據迅速做出決策,從這方面來說傳統零售企業照常可以像電商企業一樣進行快速響應。比如在庫存方面,通過獲取“實時、準確”的庫存數據,各門店之間的數據互通,實時查詢,方便各門店之間即時調撥產品,可以充分了解庫存現狀,減少庫存積壓,適時訂貨、促銷,規避資金風險,提升資金周轉率。
拇指時代
隨著互聯網通訊技術的發展,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將進入移動商務時代。
消費者拿著手機在任何地方只要一打開,便可自動獲取線下本地零售商的信息,包括新品上市和打折信息,由原來的被動查詢到精準主動推送;消費時可以實現便捷、快速的消費和移動近場支付等,借助LBS技術實現與消費者的信息對稱進而完成移動商務。
消費者的購物習慣發生變化,零售商自然也應與時俱進,如何把客戶招徠到線下門店中,為消費者提供便捷、舒心的購物環境成了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在這個移動商務時代,移動支付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相比傳統支付模式,移動支付具備隨時隨地交易的優勢。同時隨著新交流技術的發展,支付形態也將多樣化。例如美國兩家移動支付巨頭Paypal和Square開啟的移動支付真正的“未來形態”——基于BLE(低耗藍牙技術)和基于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支付形式,解放雙手,通過“簽到”功能付款。
傳統零售企業恰恰可以借助這種方式,實現與線下體驗和實體店的對接,因為只有在傳統零售企業去消費,才能更好地去體驗這種移動近場支付的快感和樂趣,讓人們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情感的釋放和休閑。
但是消費者如果不能享受快捷的支付模式,恐怕實體店要打體驗牌也要大打折扣,難以吸引客戶。
借助移動支付,零售商不僅可以實現線下實體店鋪的便捷支付,節省人工成本,同時也能實現線下商務和線上商務的移動化,讓自己和消費者借助移動終端設備隨時與消費者保持便捷的交互。而且移動支付是零售商實現移動商務閉環的關鍵。
未來線下傳統零售渠道將會更多地給消費者提供體驗和社交的場所、機會,提供給消費者情感釋放和寄托的空間。而線上無邊界電子商務,會讓消費者有更便利的購物滿足,二者滿足不同的消費訴求。雖然電商企業和傳統零售企業都存在各種不足,但各自也有獨到的優勢,需線上線下不斷求索。
回復 263478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抗“疫”,悅達家紡率先研制抗病毒床品,多渠道開展營銷活動
疫情當下,眾多家紡企業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紛紛投入到抗“疫”的激戰中來,悅達家紡作為國內知名品牌,走在了行業的前沿,悅達家...
打破淡季營銷困局
一家中小型家紡公司,銷售淡旺季明顯,年復一年的波動性營銷軌跡給企業發展帶來不小的羈絆,如何才能改變這種“半年夠吃半年餓肚...
品牌,你過節了嗎?
網絡上轟轟烈烈的造節運動還在繼續。京東“6·18”大促首輪數據公布,6月18日全天下單量同比去年增長超過100%。去年6...
如何讓展會營銷達到預期效果
對于一個計劃開拓地區市場或者全國市場的行業企業來說,參展可以較快的提升知名度、獲得新客戶,起到迅速推廣市場的作用。然而,...
營銷的價值在于激發用戶的購買欲
購買力是偽命題,購買欲才是王道在市場營銷中,關于購買力與購買欲的談論研究已經深入人心了,人人都希望找到那些既有購買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