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人士稱廢舊紡織回收利用需政策發力
2013-12-11
2013年我國廢舊紡織品存量約2600萬噸,其中化學纖維1800萬噸,天然纖維800萬噸,而且廢舊紡織品的售出量和回收再利用量很低。
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近日召開有關部門座談會,研究推動我國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的政策措施。環資司副司長李靜在會上介紹了有關工作推進和試點示范項目建設等相關情況。她介紹說,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部門、行業協會多,環節復雜,也關系到社會居民生活。李靜提出,一定要把政策機制設計好,發揮政府部門引導作用,并按照市場化原則有序推進。
目前,很多城鎮富裕家庭都堆存了一些衣物閑置不用,要以循環經濟理念為指導,以實現全社會廢舊紡織品高效、高值、循環利用為目標,統籌規劃、系統布局,推動我國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工作向深入開展。據BIR機構(國際性回收再生組織)2008年在瑞典哥本哈根大學進行研究所得出的結論:每使用1kg廢舊紡織物,就可降低3.6kg二氧化碳排放量,節約水6000L,減少使用0.3kg化肥和0.2kg農藥。因此,大量回收使用廢舊紡織物,與原生材料的加工生產相比,明顯減少了對二氧化碳的排放。
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還處于初級階段
“總體來說,目前我國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利用還處于初級階段。”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環境與資源委員會副主任孫淮濱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一方面原料緊缺,由于我國的紡織加工規模比自身的原料供應要大,需要從國外進口纖維材料,供應存在一定的缺口。另外一方面,廢舊紡織品利用遠遠不夠,形成了巨大反差,這給我們在原料結構調整上提出了一個嚴峻而富有挑戰性的任務。
2012年國家統計部門的一項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產生的廢舊紡織品總量約為2400多萬噸,得以回收利用的還不到萬分之三。據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秘書長唐世君介紹,2013年我國廢舊紡織品存量約2600萬噸,其中化學纖維1800萬噸,天然纖維800萬噸,而且廢舊紡織品的售出量和回收再利用量仍然很低。
與此同時,我國紡織原材料的進口量卻高達65%以上,纖維生產企業守著原料“吃不飽”,卻要從海外進口“洋垃圾”,更凸顯出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的迫切性。
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熊曉坤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解釋說,“出現這種巨大反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廢舊紡織品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若將廢舊紡織品加以利用,將有效緩解紡織行業原材料的壓力。特別是一些汽車材料、建筑材料等領域,其對紡織品質量的要求較低,可以成為廢舊紡織品的主要流向。目前我國亟須加強廢舊紡織品回收體系建設。”
非紡織品領域利用更廣泛
“當舊衣物作為垃圾廢棄后,如果被焚燒,不僅消耗了煤炭、電力等能源,焚燒過程本身就會產生大量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燃燒后的灰燼等。如被填埋,不僅占用土地,所產生的有害物質還污染水土。因此,舊衣物被二次穿著、當做抹布,或翻新,繼續實現它的使用價值,延長使用壽命,可以減少織物垃圾產生的數量,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所以,緩解原料緊張壓力,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是既環保又見效快的重要途徑。
熊曉坤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說,“廢舊紡織品回收的主要用途是,纖度達到22mm以上的廢舊紡織品可以進行重紡面料;沒有達到這一水平的則可用于墻體材料、水泥增強材料、消防龍帶等。”
“在我國,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利用主要有兩個特點,第一,綢化纖的利用相對來說要優于混紡。第二,在非紡織品領域,比如建筑材料、家具、無紡布原料、墻體保溫材料、汽車內室等,要優于紡織服裝領域。”孫淮濱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如何能夠使回收利用發展的更為順利?這個過程中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孫淮濱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說,“首先是建立健全回收體系。通過什么方式、渠道,尤其是如何在普通居民手里回收到廢舊紡織品,都是需要進一步完善的。目前我國多是工廠回收,畢竟能力有限,而且更多的是回收一些生產過程中的下腳料。因為太分散,受到限制,所以從普通居民手里回收難度較大。其次,如何資源化利用。包括一些專業的技術問題以及工藝、設備的研發,都需要解決。再次,當回收再利用的產品成為商品,在消費環節要形成氛圍,由終端對我們產業發展起到重要的拉動作用。”
安全是首要問題
在國家紡織工業“十二五”規劃中,紡織服裝業的再生資源利用已經有了明確目標。但是,許多紡織服裝企業對于廢舊紡織品回收,仍然沒有一套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和具體的行動規范,“目前相關企業對回收的積極性不高,國內的回收技術落后,而且體系不完善,造成了一些疾病傳播現象。目前我國專門從事回收的企業較少,小型企業居多。”熊曉坤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廢舊紡織品在回收過程中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安全問題。業內人士表示,由于各種廢棄紡織品來源復雜,可能有嚴重的傳染病源和污染,因此,首先應該消毒和清洗。但是,是否經過消毒和清洗鑒別很復雜,困難較多,且檢測成本很高。一些未經消毒清洗而處理分解、打松后的產品很可能變身為“黑心棉”混入市場。
對此,唐世君建議,完善廢舊紡織品的回收體系,要研究開發廢舊紡織品新型、快速、有效分類識別和分揀技術,研究開發新型、快速、有效、低成本檢測消毒清洗質量的技術,并形成國家標準,防止“黑心棉”流入市場。
除此之外,熊曉坤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還提到,目前廢舊紡織品回收方面的政策體系尚未完善,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強對廢舊紡織品再回收環節監管,例如分類、消毒等,使廢舊紡織品能夠被市場普遍接受;另一方面,鼓勵開展廢舊紡織品回收工作,對廢舊紡織品回收進行補貼,在居民區建立專門回收點。廢舊紡織品回收和綜合利用順利鋪開的關鍵在于建立完善合理的回收利用流程。
與國外相比差距較大
據了解,目前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方式主要是依靠小商販回收、小區定點集中等。而發達國家的一些服裝企業,已經開始通過無償或提供優惠券等方式,鼓勵顧客將不需要的服裝送回店里進行二次利用。與之相比,我國有很大差距,也造成了浪費。
我國只有少數城市的部分社區,設立了廢舊衣物回收箱。目前,在美國、歐洲等地,其紡織品回收從政策到企業運作等環節都已形成較為成熟的模式。而在我國,即便是率先開啟舊衣回收計劃的上海,現在也尚未形成氣候。
以法國為例,生態與可持續發展部2007年頒布了關于紡織服裝、鞋類及家庭亞麻產品回收與處理草案,該國還設有專門組織用于資助在廢舊衣物回收方面的技術創新、市場開發。另外,在英國,回收渠道包括通過各種慈善機構采取上門回收、建立紡織品回收站、設立鬧市區中的慈善點以及街邊回收箱。能賣的舊衣物留在店里,剩下的送到專業機構進行分類處理再銷售。
面對如此大的差距,孫淮濱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建議,第一,政府要給予導向和政策,這關系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國家戰略在行業的落實和實施,同時希望有關部委能夠出臺各種鼓勵發展的政策,甚至可以考慮建立基金,對產業各方面問題的解決,確保有政策和資金的支持。第二,企業絕對是主體,因為這個產業既有國家的戰略在里面,也有行業的責任在里面,更有企業的發展前景在里面。第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是科技開發的利刃,產學的合作關系,有效結合、碰撞,把知識、研究變為生產力。第四,行業組織作為一個中介要多方合作,發揮平臺作用,把事做實、做透,讓企業覺得這個平臺能夠對企業發展有用。第五,媒體要發揮傳播作用,宣揚正能量,使行業取得全社會的承認。
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近日召開有關部門座談會,研究推動我國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的政策措施。環資司副司長李靜在會上介紹了有關工作推進和試點示范項目建設等相關情況。她介紹說,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部門、行業協會多,環節復雜,也關系到社會居民生活。李靜提出,一定要把政策機制設計好,發揮政府部門引導作用,并按照市場化原則有序推進。
目前,很多城鎮富裕家庭都堆存了一些衣物閑置不用,要以循環經濟理念為指導,以實現全社會廢舊紡織品高效、高值、循環利用為目標,統籌規劃、系統布局,推動我國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工作向深入開展。據BIR機構(國際性回收再生組織)2008年在瑞典哥本哈根大學進行研究所得出的結論:每使用1kg廢舊紡織物,就可降低3.6kg二氧化碳排放量,節約水6000L,減少使用0.3kg化肥和0.2kg農藥。因此,大量回收使用廢舊紡織物,與原生材料的加工生產相比,明顯減少了對二氧化碳的排放。
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還處于初級階段
“總體來說,目前我國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利用還處于初級階段。”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環境與資源委員會副主任孫淮濱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一方面原料緊缺,由于我國的紡織加工規模比自身的原料供應要大,需要從國外進口纖維材料,供應存在一定的缺口。另外一方面,廢舊紡織品利用遠遠不夠,形成了巨大反差,這給我們在原料結構調整上提出了一個嚴峻而富有挑戰性的任務。
2012年國家統計部門的一項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產生的廢舊紡織品總量約為2400多萬噸,得以回收利用的還不到萬分之三。據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秘書長唐世君介紹,2013年我國廢舊紡織品存量約2600萬噸,其中化學纖維1800萬噸,天然纖維800萬噸,而且廢舊紡織品的售出量和回收再利用量仍然很低。
與此同時,我國紡織原材料的進口量卻高達65%以上,纖維生產企業守著原料“吃不飽”,卻要從海外進口“洋垃圾”,更凸顯出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的迫切性。
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熊曉坤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解釋說,“出現這種巨大反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廢舊紡織品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若將廢舊紡織品加以利用,將有效緩解紡織行業原材料的壓力。特別是一些汽車材料、建筑材料等領域,其對紡織品質量的要求較低,可以成為廢舊紡織品的主要流向。目前我國亟須加強廢舊紡織品回收體系建設。”
非紡織品領域利用更廣泛
“當舊衣物作為垃圾廢棄后,如果被焚燒,不僅消耗了煤炭、電力等能源,焚燒過程本身就會產生大量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燃燒后的灰燼等。如被填埋,不僅占用土地,所產生的有害物質還污染水土。因此,舊衣物被二次穿著、當做抹布,或翻新,繼續實現它的使用價值,延長使用壽命,可以減少織物垃圾產生的數量,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所以,緩解原料緊張壓力,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是既環保又見效快的重要途徑。
熊曉坤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說,“廢舊紡織品回收的主要用途是,纖度達到22mm以上的廢舊紡織品可以進行重紡面料;沒有達到這一水平的則可用于墻體材料、水泥增強材料、消防龍帶等。”
“在我國,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利用主要有兩個特點,第一,綢化纖的利用相對來說要優于混紡。第二,在非紡織品領域,比如建筑材料、家具、無紡布原料、墻體保溫材料、汽車內室等,要優于紡織服裝領域。”孫淮濱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如何能夠使回收利用發展的更為順利?這個過程中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孫淮濱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說,“首先是建立健全回收體系。通過什么方式、渠道,尤其是如何在普通居民手里回收到廢舊紡織品,都是需要進一步完善的。目前我國多是工廠回收,畢竟能力有限,而且更多的是回收一些生產過程中的下腳料。因為太分散,受到限制,所以從普通居民手里回收難度較大。其次,如何資源化利用。包括一些專業的技術問題以及工藝、設備的研發,都需要解決。再次,當回收再利用的產品成為商品,在消費環節要形成氛圍,由終端對我們產業發展起到重要的拉動作用。”
安全是首要問題
在國家紡織工業“十二五”規劃中,紡織服裝業的再生資源利用已經有了明確目標。但是,許多紡織服裝企業對于廢舊紡織品回收,仍然沒有一套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和具體的行動規范,“目前相關企業對回收的積極性不高,國內的回收技術落后,而且體系不完善,造成了一些疾病傳播現象。目前我國專門從事回收的企業較少,小型企業居多。”熊曉坤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廢舊紡織品在回收過程中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安全問題。業內人士表示,由于各種廢棄紡織品來源復雜,可能有嚴重的傳染病源和污染,因此,首先應該消毒和清洗。但是,是否經過消毒和清洗鑒別很復雜,困難較多,且檢測成本很高。一些未經消毒清洗而處理分解、打松后的產品很可能變身為“黑心棉”混入市場。
對此,唐世君建議,完善廢舊紡織品的回收體系,要研究開發廢舊紡織品新型、快速、有效分類識別和分揀技術,研究開發新型、快速、有效、低成本檢測消毒清洗質量的技術,并形成國家標準,防止“黑心棉”流入市場。
除此之外,熊曉坤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還提到,目前廢舊紡織品回收方面的政策體系尚未完善,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強對廢舊紡織品再回收環節監管,例如分類、消毒等,使廢舊紡織品能夠被市場普遍接受;另一方面,鼓勵開展廢舊紡織品回收工作,對廢舊紡織品回收進行補貼,在居民區建立專門回收點。廢舊紡織品回收和綜合利用順利鋪開的關鍵在于建立完善合理的回收利用流程。
與國外相比差距較大
據了解,目前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方式主要是依靠小商販回收、小區定點集中等。而發達國家的一些服裝企業,已經開始通過無償或提供優惠券等方式,鼓勵顧客將不需要的服裝送回店里進行二次利用。與之相比,我國有很大差距,也造成了浪費。
我國只有少數城市的部分社區,設立了廢舊衣物回收箱。目前,在美國、歐洲等地,其紡織品回收從政策到企業運作等環節都已形成較為成熟的模式。而在我國,即便是率先開啟舊衣回收計劃的上海,現在也尚未形成氣候。
以法國為例,生態與可持續發展部2007年頒布了關于紡織服裝、鞋類及家庭亞麻產品回收與處理草案,該國還設有專門組織用于資助在廢舊衣物回收方面的技術創新、市場開發。另外,在英國,回收渠道包括通過各種慈善機構采取上門回收、建立紡織品回收站、設立鬧市區中的慈善點以及街邊回收箱。能賣的舊衣物留在店里,剩下的送到專業機構進行分類處理再銷售。
面對如此大的差距,孫淮濱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建議,第一,政府要給予導向和政策,這關系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國家戰略在行業的落實和實施,同時希望有關部委能夠出臺各種鼓勵發展的政策,甚至可以考慮建立基金,對產業各方面問題的解決,確保有政策和資金的支持。第二,企業絕對是主體,因為這個產業既有國家的戰略在里面,也有行業的責任在里面,更有企業的發展前景在里面。第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是科技開發的利刃,產學的合作關系,有效結合、碰撞,把知識、研究變為生產力。第四,行業組織作為一個中介要多方合作,發揮平臺作用,把事做實、做透,讓企業覺得這個平臺能夠對企業發展有用。第五,媒體要發揮傳播作用,宣揚正能量,使行業取得全社會的承認。
回復 264432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蓄勢待發!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開展在即!
盛夏伊始萬物并秀。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將于7月1-3日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展為華東地區紡織服裝供應鏈...
文化自信激揚時尚創意,產業互聯聚合集群之力 高陽毛巾榮獲十大時尚引領榜樣殊榮
日前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紡織服裝周刊》雜志社主辦的中國紡織服裝年度精銳榜發布儀式暨2021行業精英論壇上,河北瑞...
守望相助盡責任,intertextile家紡展攜手企業逆向前行
近期,家紡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中國國際家紡展組委會一直在密切關注企業的復工情況,并與中國家紡協會一起,對企業展開問卷調查活...
一元開店,店聯盟全新上線
還在店里坐等顧客上門?還在發愁庫存壓力?沒有優質一手貨源?有了店聯盟,以上問題統統幫您解決!店聯盟是什么?店聯盟擁有多種...
家紡市場成交穩中攀升
近期,中國輕紡城傳統市場家紡市場成交局部活躍,滌綸長絲類裝飾面料掛樣品種增加,現貨上市場量局部性有所增加,但部分中小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