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管理之掃把理論
2014-1-13
延遲的Zara與隨處的同步化
Zara在服裝業成為巨人,跟別人最不一樣的一點,就是顛覆了傳統的服裝業供應鏈模式,關鍵點上采取了延遲政策。
傳統的服裝業,在年度款式發表了以后,就交付工廠,根據市場預測大量生產,在季節到來前分銷到各個售點。旺季時猛打廣告促銷,能賣多少就賣多少,等到季節過了,再將剩余的庫存打折拍賣求現,回收資金,等待明年。這種方式是生產導向的,以大量生產,預建庫存的手段來因應季節需求,從成本的角度來看這一點也沒錯。
唯一的問題是,服裝業是一個客戶高度要求個性化的行業,而且客戶的需求過了季節就變了。事先沒法完全掌握客戶的喜好,事后再以降價來處理旺季賣不出去的貨,是這個行業上的死穴。
Zara改變了供應的方式,它在旺季前只生產市場預測量的一部分,進入旺季后,再以迅速靈敏的信息收集能力,掌握消費者對這批“試產品”設計上的意見,重新更改設計,在短短的兩個禮拜內,推出“新的當季產品”,反映市場真正的主流意見。可想而知的,它擁有了“永遠是最新設計”的美譽,銷量自然比競爭者好多了。過季打折的降價損失,也比別人來得少,終而取得了霸主的地位。
Zara做的事,是不去一味地追求上游供應鏈的效率最大化,反而在關鍵的點上,寧可推遲決定,降低效率,給客戶化保留一點時間。
等到資訊充足了,再開始動作,表面上看起來是增加了生產的成本,但卻能讓整個供應鏈的產出效益達到最大化。
Zara的箍,是它的信息收集系統、設計團隊的應變力和工廠生產的快速反應能力。這些使它有辦法在兩周里,就能補上前面延遲下來的工作,更有效地結合效率和多元化。
延遲的箍,關鍵點就是拿捏好何時做什么事,在我們的工作中常常可以用到。譬如說把原來一次生產出來的產品,分成兩個制程,先做好規格化的一部分,等收到了訂單后,再全部組裝到位。HP公司就是一個例子,它將個人電腦原來的中央工廠集中生產的模式,改成中央生產組件后,分散到全球各地的組裝廠,也就是它的箍,依據實際訂單再搭配成最終產品送貨。另外一個例子就是麥當勞,它的上游從土豆的種植采購、中央廚房的半成品生產,到規模化的區域倉庫和長途運輸送貨到門店,都是規模化的大量經營,以控制質量和成本。但最后賣的薯條和漢堡,卻是在客戶點了餐以后才下鍋完成的,這是典型的延遲。它的每一個門店,就是它的箍,在這箍里還有另一個功能,就是利用套餐組合來達到模組化的功能。延遲和模組,再一次完美地協調了上下游。
此外,譬如說在物流調撥的時候,往往先將小項的產品,先集中在一個區域倉,等到下游銷售狀態掌握了,再送到距離客戶較近的售點,以就近服務,都是延遲的好例子。
至于同步化,那例子就多得不勝枚舉了。小到集中調整訂貨的時間,讓每一個小量的需求,可以匯集成一個合乎經濟規模生產的訂單;大到以全球的角度來調配供應計劃,讓各個區域沒辦法獨立供應的小產品,得以集中在一個生產基地來處理,都是運用的實例。它們的箍,就是產銷協同計劃,透過這個機制,來策略性地發揮整體最大的效益。
掃把總動員
要發展成掃把型的供應鏈,除了得先想好箍的功能和位置外,對整體的供應鏈,也有幾個要求。
首先,供應要敏捷。這包括你的原物料供應商對你的供貨速度,和你給客戶的供貨速度。能夠隨著需求的變化,而及時地調整供應的批量、事件和形式。
其次,生產要彈性。快速改道換模,使你的工廠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的,而不只是單單降低成本。
最后,信息要透明。確實掌握客戶真正的需求,并迎合作出相應決定。
這三點,其實也就是精益生產追求的境界,有了精益的生產模式,再加上掃把理論,自可成為精益的供應鏈。
幾乎沒有一個公司能逃離規格化和客戶化的矛盾。產銷會議上,最常有的爭議,恐怕就是這些了。下次再僵持不下時,不妨拿根掃把放在會議桌上,想想你的箍要放在哪里?想想你怎么運用模組、延遲、同步等技巧來縫合矛盾。最后得出來的結果,可能會每個部門都有點妥協,都有點不愿意,但肯定會是使你整個公司效益最大化的方案。
回復 265870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九種最重要的領導力
管理者該如何做好授權呢?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權力和責任的統一。即,在向員工授權時,既定義好相關工作的權限范圍,給予員工足夠...
品牌,你夠個性么?
簡而言之,品牌就是一種聯想。身處大數據時代,我們每天主動或被動得到的訊息并非不足,而是過量。那么,品牌信息或聯想的同質化...
無印良品的美學啟示
在這個無處不品牌的時代,無印良品卻在“淡化品牌”。“簡單”、“純樸”、“禪意美學”。品牌悖論的背后,卻贏得了無數擁躉。好...
解讀紡服業渠道管理的三大矛盾
很久以前各行各業提出“渠道為王”“決勝終端”的口號,這充分體現渠道建設、服務終端的重要性。服裝企業如何做好渠道規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