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和騰訊的“燒錢”邏輯?
2014-1-23
剛剛跟投嘀嘀打車新一輪1億美元的融資不久,騰訊又為嘀嘀打車的促銷活動準備了3億人民幣現金。而另一家叫車服務——快的打車的投資者阿里巴巴也毫不示弱,再為市場送去5億人民幣的“紅包”。一時間,打車服務成為了中國兩大互聯網巨頭瘋狂燒錢的火盆。
必須承認的是,這看上去有些瘋狂的注資行為絕對算得上是一件好事。一方面,用現金紅利吸引租車司機和用戶來使用打車服務和移動支付,能夠促進這兩個市場的快速成熟;另一方面,在盈利之前,像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這樣對人們出行有實際幫助的服務能夠繼續存活下去。
不過,落回到騰訊和阿里巴巴,一個讓我感興趣的話題是——投資打車服務的價值空間有多大?換句話說,除了作為各自推廣移動支付的前線陣地,相互逼著對方將投資金額水漲船高外,打車應用從業務層面上而言,對于阿里巴巴和騰訊是否有實際幫助?
我們不妨先看看另外兩家互聯網公司在相似領域的投資案例。首先是Google對Uber的投資——去年八月,GoogleVentures和TPG共向Uber注資2.58億美元。這背后有幾個核心要素:
第一,Uber的盈利狀況良好,去年獲得了2.13億美元的收入;
第二,PingWest多次提到了Google和亞馬遜下一場“圣杯之戰”的核心——物流領域,為此Google還推出了一日內送達服務GoogleShoppingExpress,而不少人都知道的是,Uber已經開始在物流領域進行一些嘗試:利用司機們的空閑時間,提供鮮花、冰激凌、烤肉等快遞服務。引入Uber對“剩余資源”的利用模式,能大幅降低Google物流體系的成本。
第三,早在去年年初,Uber就宣布將向Google那里購買2500輛無人駕駛汽車。雙方有很重要的一條協議:Uber會將自己的運輸服務數據共享給Google,從而進一步改進其無人駕駛汽車的自動選路算法。當然,我認為如今還可以加上實時的交通、路況數據了。
另一個案例是剛剛獲得攜程6000萬美元投資的易到用車,PingWest此前也報道了這筆投資背后的價值前提:
首先,易到的呼叫平臺大幅提升了租賃車輛的每日訂單,并每月從汽車中獲取10%的營收分成(北京的這一數字為5萬臺),有穩定的現金流;
其次,同Uber一樣,易到也開始試水短距離、定制化的快遞服務,這一業務有較高的利潤;
最后,作為一個在線旅游服務提供商,投資方攜程的酒店、度假、旅游等業務中的有大量的租車需求,而攜程又能借助平臺優勢為易到提供的流量紅利;
所以,無論是Google投資Uber還是攜程投資易到,它們的邏輯都是極為相似的——現金流健康、有盈利空間、能夠成為自己核心業務鏈條中的一環,并協同產生價值。
而我們知道,目前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仍處于燒錢階段,從業務上看,也與兩家現在的核心業務——移動社交與互聯網金融,沒有太大交集。不過,在互聯網巨頭們即將在多個領域進行高度重合的“白刃戰”的狀況下,對打車服務的投資,還是有更大的價值空間可以想象的。
也許最重要的就是數據價值。公共交通數據在地圖產品的競爭中變得愈發重要,而如何實時的采集數據是地圖服務提供商們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遍布全城,時刻行駛在路上上出租車,顯然是天然采集路況信息的最好工具。
它甚至可以擴展到更廣泛的公共交通領域。
試想一下,如果打車應用開始提供“公交車到達時刻查詢”服務應該怎么做——讓用戶可以通過二維碼等方式“刷卡”付費,同時用戶刷卡的瞬間便能夠采集到公交車在每一個站的停靠信息,將這些信息匯集起來就形成了一個流動的全城公交地圖。當然,如果再進一步,將其和路況結合起來,能夠有效預判公交車的到達時間,為用戶提供“打車”或是“等公交”的選擇參考。同時,它也能將阿里巴巴和騰訊當下的競爭核心——移動支付的受眾擴展到一個遠比打車市場更廣泛的領域。
也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給騰訊和阿里巴巴近乎瘋狂的“燒錢”行為一個更合理的解釋。
必須承認的是,這看上去有些瘋狂的注資行為絕對算得上是一件好事。一方面,用現金紅利吸引租車司機和用戶來使用打車服務和移動支付,能夠促進這兩個市場的快速成熟;另一方面,在盈利之前,像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這樣對人們出行有實際幫助的服務能夠繼續存活下去。
不過,落回到騰訊和阿里巴巴,一個讓我感興趣的話題是——投資打車服務的價值空間有多大?換句話說,除了作為各自推廣移動支付的前線陣地,相互逼著對方將投資金額水漲船高外,打車應用從業務層面上而言,對于阿里巴巴和騰訊是否有實際幫助?
我們不妨先看看另外兩家互聯網公司在相似領域的投資案例。首先是Google對Uber的投資——去年八月,GoogleVentures和TPG共向Uber注資2.58億美元。這背后有幾個核心要素:
第一,Uber的盈利狀況良好,去年獲得了2.13億美元的收入;
第二,PingWest多次提到了Google和亞馬遜下一場“圣杯之戰”的核心——物流領域,為此Google還推出了一日內送達服務GoogleShoppingExpress,而不少人都知道的是,Uber已經開始在物流領域進行一些嘗試:利用司機們的空閑時間,提供鮮花、冰激凌、烤肉等快遞服務。引入Uber對“剩余資源”的利用模式,能大幅降低Google物流體系的成本。
第三,早在去年年初,Uber就宣布將向Google那里購買2500輛無人駕駛汽車。雙方有很重要的一條協議:Uber會將自己的運輸服務數據共享給Google,從而進一步改進其無人駕駛汽車的自動選路算法。當然,我認為如今還可以加上實時的交通、路況數據了。
另一個案例是剛剛獲得攜程6000萬美元投資的易到用車,PingWest此前也報道了這筆投資背后的價值前提:
首先,易到的呼叫平臺大幅提升了租賃車輛的每日訂單,并每月從汽車中獲取10%的營收分成(北京的這一數字為5萬臺),有穩定的現金流;
其次,同Uber一樣,易到也開始試水短距離、定制化的快遞服務,這一業務有較高的利潤;
最后,作為一個在線旅游服務提供商,投資方攜程的酒店、度假、旅游等業務中的有大量的租車需求,而攜程又能借助平臺優勢為易到提供的流量紅利;
所以,無論是Google投資Uber還是攜程投資易到,它們的邏輯都是極為相似的——現金流健康、有盈利空間、能夠成為自己核心業務鏈條中的一環,并協同產生價值。
而我們知道,目前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仍處于燒錢階段,從業務上看,也與兩家現在的核心業務——移動社交與互聯網金融,沒有太大交集。不過,在互聯網巨頭們即將在多個領域進行高度重合的“白刃戰”的狀況下,對打車服務的投資,還是有更大的價值空間可以想象的。
也許最重要的就是數據價值。公共交通數據在地圖產品的競爭中變得愈發重要,而如何實時的采集數據是地圖服務提供商們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遍布全城,時刻行駛在路上上出租車,顯然是天然采集路況信息的最好工具。
它甚至可以擴展到更廣泛的公共交通領域。
試想一下,如果打車應用開始提供“公交車到達時刻查詢”服務應該怎么做——讓用戶可以通過二維碼等方式“刷卡”付費,同時用戶刷卡的瞬間便能夠采集到公交車在每一個站的停靠信息,將這些信息匯集起來就形成了一個流動的全城公交地圖。當然,如果再進一步,將其和路況結合起來,能夠有效預判公交車的到達時間,為用戶提供“打車”或是“等公交”的選擇參考。同時,它也能將阿里巴巴和騰訊當下的競爭核心——移動支付的受眾擴展到一個遠比打車市場更廣泛的領域。
也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給騰訊和阿里巴巴近乎瘋狂的“燒錢”行為一個更合理的解釋。
回復 266424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天貓"雙十一"家紡/服裝/家具等熱銷排名
11月12日凌晨,天貓2014年"雙十一"大促終于落下帷幕。今年"雙十一"支付寶的總成交金額達到571億元,無線端成交占...
“騰百萬”做電商:“玩淘寶”還是“烏托邦”
2014年8月29日,萬達、百度、騰訊在深圳宣布共同出資在香港注冊成立萬達電子商務公司,進軍電商市場。騰訊有人,百度把這...
亞馬遜入華十年:沉睡巨人的崛起
十年之前,亞馬遜以一個“賣書的”逐漸走進人們的視線,并迅速擴張互聯網電子商務的核心業務。從最長的河流到最短的域名,現如今...
世界杯營銷 電商能做什么?
6月注定是屬于世界杯的。即使是時差大大不利于中國上班一族,世界杯話題仍然成為圈里群里的必備問候語。職場上最接地氣的段子應...
家紡要上線渠道管控是關鍵
家紡要上線,問題的根源在于,電子商務已經走過了野蠻生長的階段,現在它必須被納入到正規的渠道管理體系里面去。這是接下來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