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養了這么多寶寶?
近期圍繞互聯網理財產品以及各種寶的熱議很多,其中不少評論接近無知近乎勇。我簡要匯報一下我的看法.
互聯網理財產品(更準確的應該稱為增利寶)是什么?應歸入零售貨幣基金,也就是說其受益人以普通大眾,尤以長尾市場為主,這個和混合基金,和機構基金有差異。例如,某一理財產品目前日均余額波動不足2.5%,隨著基金規模的放大波動率可能還會降低,因此通常提5%做高流動備付金就足夠。但以機構為主的貨幣基金,這個比率大約在15%-20%之間,收益率的差異就顯現了。
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投資組合如何?既然是零售基金,主要就是協議存款了,大約配9成以上,其次為政府性金融債,略微配一些信用債之類。問題的關鍵在于協議存款的流動性。某產品通常上午詢價,這個詢價直接報利率,不是shibor加點,下午簽約配置,大致如此吧。久期不超過90天,在美國零售貨基配置的久期也很短。考慮到去年協議存款額有近50萬億,因此久交易占比而言,各類寶寶在規模上還很有空間,還不至于成為對同業市場具有重大影響的交易者,不過在個別時點個別合約上,這種影響已在出現。
互聯網理財產品的關鍵風險何在?是協議存款提前支取的計息問題,證監會3年前曾發文,允許貨基在協議存款時,如合約中附有提前支取不影響計息的話,配置上可以超越30%的限制,所有大多數貨基才能將協存配至6-9成,但銀監會并沒有類似規定。以往不是沒有貨基提前支取存款時和銀行鬧僵,而導致利息損失的實際例子。因此息差損的風險實際上是存在的。不過某寶以7天為付息周期滾動,實際周期在不到4天,承受的息差損不大,而不是按40天計息差損云云。但息差損的政策風險,很可能是引發零售貨基收益劇烈波動的主要決定性因素。
互聯網理財產品是否屬于長尾市場?我認為不完全是。在某寶不計息之前,這個余額我估計在日均400億,現在都5000億了,說明增量資金不是為了網購做交易的,就是直接沖著貨基去的。不過目前,大多數帳戶余額不足3000元,20%高余額帳戶的均值可能在2-3萬,已不是長尾市場可以解釋的了,這是銀行不高興的原因。
各種寶寶對銀行的沖擊如何?在銀行的居民儲蓄中,活期存款仍有10多萬億,5萬元起點以上的銀行理財的收益率,和貨基仍有大約1個百分點的差異,銀行在業務離柜率不斷上升的背景下,在渠道脫媒嚴重的背景下,在存貸息差不斷收窄的背景下,以異常昂貴的方式,在顯要地段以高大上方式供養物理網點。銀行不能總是賺不好意思賺的錢,看看多年來忍受利率的普羅大眾,銀行應該有羞愧感。各種寶寶以貨基+協存的方直接推高銀行負債,是對利率市場化的主動深化。沒有互聯網理財產品,其他傳統線下貨基也在做同樣的事,只是它們在線上,倚靠互聯互通能力,和類似眾籌的方式,把這個事情迅速做大了,并且還會做大下去,加速銀行息差的收縮并加大銀行轉型的壓力。
如果余額寶做得非常大,比如說,零售貨基規模超過3萬億,會發生什么?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在兩個,一是基金有沒有足夠的協存可配?二是息差損問題如果一行三會沒有共識,就始終是一個政策風險。但貨基的規模越大,市場短端的利率可能下行壓力越大。也就是說,隨著貨基規模的擴張,如果投資組合基本不變,沒有新的投資品種,那么收益率會逐步下降,使得投資者的熱情也逐步減弱,這不是壞事。
銀行是否值得同情?不值得,銀行轉型太慢,市場不會同情沒有彈性,創新不足的企業。利率市場化了。在資產端,銀行不是考慮優化資金配置,而是去做影子銀行,也就是銀行的影子,弄出一大堆涉礦涉房地產涉及地方政府的,不可思議的高利率融資來,以這種透支未來的方式掩蓋當下息差收縮的損失;在負債端,銀行網點比廁所多,導致吸收存款的成本高。銀行網點面積過大,柜臺營運率不足7成,且往往在商業一層的黃金位置,這不合乎低成本多渠道吸收存款。或者說,2014年大多數銀行將利潤增長目標定為6%-8%,是沒有深挖成本。臺灣1個點,香港1.5個點的息差能生存,中國銀行業就應該反思,在資本回報水平明顯降低的背景下,指望通過影子搞表外,堤內損失堤外補的思路,是否是嚴重延誤產業結構調整的飲鴆止渴?
寶寶會不會成為系統性風險的源泉?這要看金融當局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能不能明智地改善政策空間,鞭策銀行更有危機感更加速轉型。例如,貨基投資品種太單一,那能不能把金融機構之間的大額CD做好,而不是讓國有銀行把CD做死?或者對活氣存款的計息方式進行適當的市場改革,使其有相對市場化的收益率?例如在銀行沒有轉型的動力下,能不能按18大混合所有制的精神,把國有股進行顯著減持,使銀行的董事會真正有多元化的所有者,并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重塑其蓬勃活力?例如銀監會能否讓銀行的理財產品門檻更低些,其風險收益離普通大眾更親和一些?例如在眾多金融債,信用債,短融中票二級市場明顯不發育的背景下,能不能構建一個做市商制的二級市場,避免發行即死亡?例如,為防范類似2013年6月份錢荒類的事情對貨基金的巨大沖擊,央行能否定義對貨基的緊急流動性支持?哪怕這種流動性支持的融資成本由貨基負擔,例如,能否在遭遇大規模贖回時,學習美國以市場價值法作為贖回價格?例如,能不能要求零售類貨幣基金有更頻繁充分的信息披露?
我相信各種寶寶仍有巨大空間,但它們畢竟只是利率市場化進程中的一種現象,伴隨利率市場化的逐漸完成,這種熱鬧也會漸漸退潮。但讓我驚訝的是,一些人在中國經濟金融不可避免地必須選擇向前走的時候,卻調轉腦袋,用留戀過去的目光,去尖刻地嘲笑寶寶們。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天貓"雙十一"家紡/服裝/家具等熱銷排名
11月12日凌晨,天貓2014年"雙十一"大促終于落下帷幕。今年"雙十一"支付寶的總成交金額達到571億元,無線端成交占...
“騰百萬”做電商:“玩淘寶”還是“烏托邦”
2014年8月29日,萬達、百度、騰訊在深圳宣布共同出資在香港注冊成立萬達電子商務公司,進軍電商市場。騰訊有人,百度把這...
亞馬遜入華十年:沉睡巨人的崛起
十年之前,亞馬遜以一個“賣書的”逐漸走進人們的視線,并迅速擴張互聯網電子商務的核心業務。從最長的河流到最短的域名,現如今...
世界杯營銷 電商能做什么?
6月注定是屬于世界杯的。即使是時差大大不利于中國上班一族,世界杯話題仍然成為圈里群里的必備問候語。職場上最接地氣的段子應...
家紡要上線渠道管控是關鍵
家紡要上線,問題的根源在于,電子商務已經走過了野蠻生長的階段,現在它必須被納入到正規的渠道管理體系里面去。這是接下來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