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服企業要走日韓路專攻高端小批量
2014-5-12
“以前看見自己不做的大訂單轉到其他企業那里去了,很眼饞。現在不眼饞了,能很坦然地面對。因為轉出去沒利潤的大訂單后,我們收獲了更多高利潤的小訂單。”在本屆CFF展上,濰坊仟匯紡織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維生一見到就主動談道企業這幾年的轉型收獲。黃維生更感嘆,仟匯度過了痛苦的轉型期,現在到了收獲轉型成果的時候。盡管很多參加CFF的企業向表示,2013年是對日出口最艱難的一年,比金融危機爆發時還難。但黃維生卻表示,他們沒感到壓力。去年仟匯盡管出口數量減少了,但出口金額卻增加了,主要原因是轉型之后,仟匯操作高附加值訂單的能力提高了。
跳出價格戰包圍圈
盡管中國國內加工成本已上升了很多,但不少出口企業依舊沒有走出“價格戰”的泥沼。“現在很多出口商品的價格是由零售市場決定的。日本服裝零售市場多年來一直處于低迷狀態,大陸貨的價格很低。大陸貨的出口定價權在零售商手里,出口這類產品的企業基本都處于微利狀態。”黃維生向談道:“我們出口的商品由我們定價,采購商和零售店在我們出口價格的基礎上再加價。這樣我們跳出了‘價格戰’的包圍圈,從原來被動地跟著市場走,到現在引領市場。這要求企業有很強的產品開發能力,不斷推出能贏得市場認可的新東西。”
黃維生談道,產品開發說易行難。仟匯每年在研發新品方面投入很大,每年推20至30個新產品,但一般被市場接受的只有1~2個。但這1~2個做好了,就足以為企業帶來良好的利潤,而且能持續幾年被市場認可。
要舍得投入,還要持續開發,這是黃維生的另一體會。黃維生說,難的東西,大家開發都難。正因為難,開發出來才有價值。產品開發比的是實力,同時還要比企業的韌勁。據黃維生透露,仟匯研發丙侖和其他功能性纖維結合的面料,研發了4年,現在有些眉目了。本屆展會上,客人對這種新產品很感興趣。
煙臺恒惠貿易有限責任公司車吉悅副總經理對于總有中國企業不怕浪費資源做低價微利或無利的訂單表示不解。他表示,恒惠現在要做的,就是盡量在現有條件下培育新的競爭力——綜合貿易服務能力和更精細化的生產管理能力,接更小、交期更短、操作更麻煩的訂單,通過訂單附加值的提高來獲得業務的增長。車吉悅對這條路還是比較樂觀。他認為,日本訂單對品質要求高。由于服裝行業門檻太低,不斷有企業踴入。但對于一些難的訂單,很多企業做不了。現在有不少這樣的訂單又回流到恒惠。
不沖動做“中國加一”
由于中國國內加工成本快速上漲,現在很多紡織服裝企業把生產基地轉移到加工成本更低的地方。近年,紡織服裝生產基地向東南亞轉移成為一種潮流。在中國投資的外資企業在中國設立生產基地的同時,還在東南亞設立生產基地,即實施所謂的“中國加一”策略。這兩年,有不少中國企業也開始到東南亞投資,以規避成本上漲的壓力。但黃維生表示:“我們不實施‘中國加一’策略。‘中國加一’策略說白了是退卻策略,不是主動出擊策略。”
黃維生認為,紡織服裝行業有部分產能會從中國轉走,但這并不意味著紡織服裝行業是夕陽行業。紡織服裝業早就從日、韓轉走了,但現在在日、韓仍有不少人從事紡織服裝業,日、韓企業主要做高端和小批量的產品。日、韓企業的今天,就是中國企業的未來。中國企業要走日、韓企業的發展道路。
黃維生介紹,仟匯以前不做上百件、上千件的小訂單,現在卻很重視小訂單,因為小訂單操作困難,但有能力操作的企業,反而有更好的利潤。“很多企業看見大訂單就兩眼放光,其實現在一些大訂單,基本無利潤,白白浪費寶貴的人力。現在工人這么寶貴,如果做大陸貨,一件服裝賺不了幾塊錢,這樣用工人太可惜。現在要把工人當成人力資源來使用。”
黃維生不主張采取“中國加一”策略,認為這是退的態勢。東南亞一些國家如孟加拉國離中國距離遠,各種設施不齊全,產業配套能力差。中國企業跑到孟加拉國去投資,找低成本加工,還不如在中國挖潛力,通過提升管理質量,加快更新設備,找到貿易突破口。
上海雅運紡織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鑫也對紡織服裝貿易的前景充滿信心。金鑫談到,現在雖然對日紡織品貿易的形勢不好,但雅運仍充滿信心。“因為雅運看到,即使在日本,仍有很多上百年歷史的企業還在做紡織品貿易。日本企業的做法值得中國企業借鑒,他們靠不斷開發新產品,小批量、快速反映滿足客戶的個性要求。”
同時,現在雅運也確立了小訂單運轉模式,面料可以300米起訂。金鑫認為,做小批量訂單,要有很強的開發能力做支撐,要有好的眼光,要看準市場,否則就會造成很大的庫存。“以后到日本參加CFF展會及拜訪客戶,不僅營銷人員要來,而且產品開發人員也要來。了解客戶需求,精準開發產品,是企業做小訂單的必備條件。”
跳出價格戰包圍圈
盡管中國國內加工成本已上升了很多,但不少出口企業依舊沒有走出“價格戰”的泥沼。“現在很多出口商品的價格是由零售市場決定的。日本服裝零售市場多年來一直處于低迷狀態,大陸貨的價格很低。大陸貨的出口定價權在零售商手里,出口這類產品的企業基本都處于微利狀態。”黃維生向談道:“我們出口的商品由我們定價,采購商和零售店在我們出口價格的基礎上再加價。這樣我們跳出了‘價格戰’的包圍圈,從原來被動地跟著市場走,到現在引領市場。這要求企業有很強的產品開發能力,不斷推出能贏得市場認可的新東西。”
黃維生談道,產品開發說易行難。仟匯每年在研發新品方面投入很大,每年推20至30個新產品,但一般被市場接受的只有1~2個。但這1~2個做好了,就足以為企業帶來良好的利潤,而且能持續幾年被市場認可。
要舍得投入,還要持續開發,這是黃維生的另一體會。黃維生說,難的東西,大家開發都難。正因為難,開發出來才有價值。產品開發比的是實力,同時還要比企業的韌勁。據黃維生透露,仟匯研發丙侖和其他功能性纖維結合的面料,研發了4年,現在有些眉目了。本屆展會上,客人對這種新產品很感興趣。
煙臺恒惠貿易有限責任公司車吉悅副總經理對于總有中國企業不怕浪費資源做低價微利或無利的訂單表示不解。他表示,恒惠現在要做的,就是盡量在現有條件下培育新的競爭力——綜合貿易服務能力和更精細化的生產管理能力,接更小、交期更短、操作更麻煩的訂單,通過訂單附加值的提高來獲得業務的增長。車吉悅對這條路還是比較樂觀。他認為,日本訂單對品質要求高。由于服裝行業門檻太低,不斷有企業踴入。但對于一些難的訂單,很多企業做不了。現在有不少這樣的訂單又回流到恒惠。
不沖動做“中國加一”
由于中國國內加工成本快速上漲,現在很多紡織服裝企業把生產基地轉移到加工成本更低的地方。近年,紡織服裝生產基地向東南亞轉移成為一種潮流。在中國投資的外資企業在中國設立生產基地的同時,還在東南亞設立生產基地,即實施所謂的“中國加一”策略。這兩年,有不少中國企業也開始到東南亞投資,以規避成本上漲的壓力。但黃維生表示:“我們不實施‘中國加一’策略。‘中國加一’策略說白了是退卻策略,不是主動出擊策略。”
黃維生認為,紡織服裝行業有部分產能會從中國轉走,但這并不意味著紡織服裝行業是夕陽行業。紡織服裝業早就從日、韓轉走了,但現在在日、韓仍有不少人從事紡織服裝業,日、韓企業主要做高端和小批量的產品。日、韓企業的今天,就是中國企業的未來。中國企業要走日、韓企業的發展道路。
黃維生介紹,仟匯以前不做上百件、上千件的小訂單,現在卻很重視小訂單,因為小訂單操作困難,但有能力操作的企業,反而有更好的利潤。“很多企業看見大訂單就兩眼放光,其實現在一些大訂單,基本無利潤,白白浪費寶貴的人力。現在工人這么寶貴,如果做大陸貨,一件服裝賺不了幾塊錢,這樣用工人太可惜。現在要把工人當成人力資源來使用。”
黃維生不主張采取“中國加一”策略,認為這是退的態勢。東南亞一些國家如孟加拉國離中國距離遠,各種設施不齊全,產業配套能力差。中國企業跑到孟加拉國去投資,找低成本加工,還不如在中國挖潛力,通過提升管理質量,加快更新設備,找到貿易突破口。
上海雅運紡織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鑫也對紡織服裝貿易的前景充滿信心。金鑫談到,現在雖然對日紡織品貿易的形勢不好,但雅運仍充滿信心。“因為雅運看到,即使在日本,仍有很多上百年歷史的企業還在做紡織品貿易。日本企業的做法值得中國企業借鑒,他們靠不斷開發新產品,小批量、快速反映滿足客戶的個性要求。”
同時,現在雅運也確立了小訂單運轉模式,面料可以300米起訂。金鑫認為,做小批量訂單,要有很強的開發能力做支撐,要有好的眼光,要看準市場,否則就會造成很大的庫存。“以后到日本參加CFF展會及拜訪客戶,不僅營銷人員要來,而且產品開發人員也要來。了解客戶需求,精準開發產品,是企業做小訂單的必備條件。”
回復 268959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蓄勢待發!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開展在即!
盛夏伊始萬物并秀。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將于7月1-3日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展為華東地區紡織服裝供應鏈...
文化自信激揚時尚創意,產業互聯聚合集群之力 高陽毛巾榮獲十大時尚引領榜樣殊榮
日前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紡織服裝周刊》雜志社主辦的中國紡織服裝年度精銳榜發布儀式暨2021行業精英論壇上,河北瑞...
守望相助盡責任,intertextile家紡展攜手企業逆向前行
近期,家紡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中國國際家紡展組委會一直在密切關注企業的復工情況,并與中國家紡協會一起,對企業展開問卷調查活...
一元開店,店聯盟全新上線
還在店里坐等顧客上門?還在發愁庫存壓力?沒有優質一手貨源?有了店聯盟,以上問題統統幫您解決!店聯盟是什么?店聯盟擁有多種...
家紡市場成交穩中攀升
近期,中國輕紡城傳統市場家紡市場成交局部活躍,滌綸長絲類裝飾面料掛樣品種增加,現貨上市場量局部性有所增加,但部分中小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