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過度折扣是一劑毒藥
研究結論:
1.團購只用了五年時間完成一次大喜大悲的輪回,過度盲目擴張,缺乏差異化競爭是很多團購網站失敗的關鍵;
2.對于團購平臺而言,與線下商家的利益是共生的。過度依賴優惠折扣,完全不顧線下死活的做法,最終也毀了自己;
3.線下商家吸引新客源,團購只是一個開始。后續的用戶管理、深度營銷才是留存用戶的關鍵。
序:團購這五年
2008年底,Groupon創始人發現了團購商機,果斷決定投身這一市場。隨后的一年里,Groupon團購業務迅速擴張至全美;
2010年,團購模式擴展至中國。在資本市場的催動下,新玩家不斷涌入并掀起了國內互聯網歷史上一場規模空前的激戰;
2012年,“千團大戰”后整個行業重新洗牌,整體市場陷入低迷;
2013年下半年,隨著中國互聯網幾大巨頭的進入和布局,團購行業重新獲得資本和關注,剩余幾家團購網站再度開始角力。
團購留給世界的N個教訓:過度折扣是一劑毒藥
一:什么讓團購興起?
團購的生意,說起來是Groupon開創的一個全新商業模式,但究其本質,它的運營方式即便放到2008年也并不新鮮。Groupon名字中便含有“優惠券”的意思,本質上是由商家讓出一部分利潤,并將這種優惠通過互聯網傳播,吸引顧客進店消費。早在2007年,大眾點評在國內就已上線了電子優惠券服務,和后面的團購模式僅一步之遙。
優惠券和團購兩者之間差的那一步,就是交易的最后環節——支付。電子優惠券雖然也是商家通過互聯網提供折扣吸引消費者,但由于交易環節的缺失,服務商很難去和商家核算最終的使用效果——有多少人到店使用了優惠券。團購模式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用戶先在線上付費給團購網站,然后再進店消費。商戶需要根據實際的到店團購客戶,同團購網站進行結算并分成。
這種模式上的“優越性”,讓團購在國內迅速爆發,并引發了資本和創業者的瘋狂跟進。
二:團購留給互聯網公司的四點教訓
人們似乎很難期待團購市場可以誕生出下一個互聯網巨頭,后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個充滿盲動、瘋狂和激烈廝殺的領域,教訓來得遠遠比成就更深刻。
從興起到爆發,再到低迷和復蘇,短短五年時間,團購已經走完了一次輪回。不論對團購網站還是商家,在這個“輪回”的過程里,都給整個市場帶來了不少驚喜,也帶來不少反思。如今O2O又成了熱門話題,回顧團購走過的路,有哪些教訓是值得我們研究并從中學習的?
1.犧牲商家的做法,注定無法長久
隨著Groupon2011年上市,團購模式的一些運營數據曝光。由于用戶留存率低,“二次到店”難以保證,Groupon曾被無情地稱為“龐氏騙局”。
對于商家來說,團購的目的無非是從線上引來新的消費者。原本100元的飯菜,現在40元就可以買到,這讓的讓利可以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客人。但這部分客人究竟是老客戶還是新客人,卻不得而知。一個普遍存在的情況是,客人到店后,再用手機找是否有團購,這幾乎已經成為消費者的一個習慣。很難說這部分顧客是從線上直接導入到線下,還是他們原本就有來店就餐的意愿。
商家原本可以做正價的銷售,現在直接縮減了利潤,還搭上了不少的營銷費用,而期待的新客源卻遠不如預期。這種過度犧牲供應商的行為,注定是無法長久的。
從團購發展過程來看,早期那種動輒3-4折的優惠也已經不常見,低折扣的團購方式成為業內常態。
2.盲目擴張,為速度犧牲質量
保證商家提供的服務質量,是團購平臺的重要工作之一。短期來看,迅速鋪開規模后,團購收入確實能夠直線上升,但最終面對顧客時,平臺還是要靠提供的服務說話。
團購網站“千團大戰”期間,大家瘋狂燒錢,大量投放線下廣告,甚至將講求“實惠低價”的團購廣告打到了機場。同時,各家比拼服務城市的數量,在各地火速招人開展業務,試圖以規模取勝。
當時不少團購網站為了發展速度,采用代理商模式,在部分地區業務直接交給地區代理來做。這種模式雖然速度快,但團購平臺卻無法保證商品和服務的質量。從最終結果來看,這種為了速度犧牲品質的玩法,讓團購網站遭受了嚴重的信譽打擊。
3.沒有差異化,就沒有護城河
單一型的團購網站為了完成交易,需要從頭開始找商家,買用戶流量,需要花費巨額市場費用(線上+線下)。尤其在團購發展的前期,各大團購網站支出的營銷費用是驚人的——Groupon的市場營銷費用一度占總營收的一半以上。
比較來看,原本在餐飲內容服務上積累很深的大眾點評,做起團購更順理成章。由于已經培育起大量存在消費需求、尋找消費場所的用戶,此時再將這部分用戶導入到交易中更加容易。這樣不僅節省了額外的市場推廣費用,同時大量自有用戶在消費后產生UGC內容(就餐評價等),并隨之形成用戶間互動關系,進一步提高了平臺黏性。
4.移動端的天然優勢,不得不抓住
由于團購大多數消費場景發生在線下,這種消費環境與移動端是天然契合的。加上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用手機找團購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用戶行為。
美團目前在團購市場暫居第一,其目前的優勢地位與移動端的布局是分不開的。美團在國內團購市場最早開始布局移動端,并針對不同的消費需要,推出了美團、貓眼電影、美團酒店等不同的細分APP。美團網CEO王興近期曾透露,平臺目前擁有9000萬活躍移動用戶,移動應用為該平臺貢獻大約70%的交易額。
三:團購留給線下商家的三點教訓
1.價格降服務也降,短視毀了一批品牌
團購興起的5年來,雖然大量商家嘗試了這一線上的營銷手段,但真正收到正面收益的,卻微乎其微。
部分商家由于短視,差別對待團購顧客,價格下降,提供的服務和菜品質量也隨之降低。這種短視行為導致的結果是,大筆的營銷費用花出去了,大批的顧客來了,卻收獲的常常是“差評”。
任何商家都會使用減價促銷這種原始的推廣手段,但能做好品牌和口碑的只有少數。一些曾小有名氣的線下商家由于過度使用團購,結果顧客的流失率反而越來越高,客單價越做越低,最后毀了自身的品牌。
不論采用什么樣的方式吸引顧客,商家提供的服務質量仍然是核心。這一條是團購帶給商家最直接的教訓。
2.留不住顧客,再多的推廣都是無用功
對商家來說,投放團購廣告的目的無非是吸引新顧客并留住他們。對于如何留住團購用戶,很多商家的配套動作是缺失的。由于缺乏用戶管理體系,團購進來的顧客是誰,是新顧客還是老顧客,這些都不得而知,后續的用戶管理和運營也就無從談起。
比較聰明的做法是,一個顧客進店消費過幾次,他的消費習慣是什么,都可以進行數據分析,隨后再展開差異化營銷。團購僅僅是商家獲取用戶的第一步,管理好用戶資源才是深度營銷的核心。
3.技術跟不上是硬傷
軟硬件水平的薄弱,也阻礙了一部分商家向線上轉移的過程。目前大部分商家都通過團購感受到了互聯網切實的好處,但在基礎的技術條件和硬件環境上,中小型線下商家仍然跟不上行業的發展。這也成為團購網站和各類O2O平臺地推的難點。
結語:團購教會了我們什么?
今天再談團購,更重要的是看團購發展過程中,給整個餐飲O2O領域帶來的一些啟示。
我們從團購平臺和商家的角度,分別盤點了團購帶來的一些寶貴經驗和教訓。不管是獨立的創業團隊,或是在產業鏈上積累多年的資深玩家,都不能脫離了O2O的核心——即線下的服務質量。只有在保證服務品質的基礎上,不斷優化運營效率,讓商家和消費者各取所需,這個線上到線下的過程才能健康地循環起來。
靠“讓用戶占便宜”取勝只是一時的。互聯網是免費的,但O2O卻是把“消費主義”推向新時代的發動機。
“千團大戰”仿佛就在昨天,但已然成為歷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師,O2O如今方興未艾,不論你是互聯網平臺還是線下商家,且行且珍惜。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天貓"雙十一"家紡/服裝/家具等熱銷排名
11月12日凌晨,天貓2014年"雙十一"大促終于落下帷幕。今年"雙十一"支付寶的總成交金額達到571億元,無線端成交占...
“騰百萬”做電商:“玩淘寶”還是“烏托邦”
2014年8月29日,萬達、百度、騰訊在深圳宣布共同出資在香港注冊成立萬達電子商務公司,進軍電商市場。騰訊有人,百度把這...
亞馬遜入華十年:沉睡巨人的崛起
十年之前,亞馬遜以一個“賣書的”逐漸走進人們的視線,并迅速擴張互聯網電子商務的核心業務。從最長的河流到最短的域名,現如今...
世界杯營銷 電商能做什么?
6月注定是屬于世界杯的。即使是時差大大不利于中國上班一族,世界杯話題仍然成為圈里群里的必備問候語。職場上最接地氣的段子應...
家紡要上線渠道管控是關鍵
家紡要上線,問題的根源在于,電子商務已經走過了野蠻生長的階段,現在它必須被納入到正規的渠道管理體系里面去。這是接下來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