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成長 與行業共享
——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會長李建華談行業協會建設
說現在———協會不是“萬年油”
談起協會的職能,李建華說,從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來看,行業協會已普遍成為各個國家行業信息的集散地,成為各種行業技術標準、游戲規則的制訂者,甚至是國家制定產業政策的主要參謀和建議者。
行業協會可以對國際市場的商品數量、價格、流向,各國外貿政策的調整和專利、技術標準的變化等,進行科學的跟蹤和分析,然后及時傳遞到各個協會成員手上,并根據實際需要,及時向政府提出各種報告和建議。協會作為一種中介,是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其作用是政府和企業不能替代的。
如何平衡處理好協會和企業之間的關系?如何發揮行業協會紐帶和橋梁作用,密切政府與企業間的聯系,如何發展和推動行業的各種形式聯合與合作?要做好這些其實遠非落到紙面上那么容易。
國家現在主張講誠信,我覺得對于協會來說就是要心誠。我覺得現在的協會應該擺脫舊的觀念。我們的會員在地方都是行業的一方諸侯,從資產鏈上,協會和企業也沒有直接的關系,我們就只有提高自己的服務性職能,比如說加強地方企業和北京政府相關方面的聯系。絕不能高高在上,把自己當作是“二級政府”,而是要定位在服務,服務一定要心誠,不能有計劃經濟的遺風。
現在有些地區形成了先有行業,后有協會的“倒金字塔”現象。由于種種不作為現象,結果不是協會帶動行業的發展,而是行業的發展推動協會,由于服務跟不上,會員的認同感不夠,協會成了萬年油。如果當信任成為一種缺失資源,再輝煌的理由也是徒勞的。
一句話,協會的工作要心系會員企業才行。對于協會來說,為會員多辦些實事才是最重要的。比如有些會員企業是生產廠商,但是與科研是脫鉤的,作為協會能不能為他們和科研機構搭橋,使其形成良好的合作?比如說,我們的一家天津的會員企業有自己的零售業,于是我去臺灣時就帶著這家會員,把他們引薦給臺灣著名的大型百貨公司新光三越,兩家談得非常好。相反,天津的會員企業也有一個“輕紡城”,臺灣的企業也希望把自己先進的面料產品帶到“輕紡城”舉辦一些推廣型展會,進而介紹產品和尋找代理商,結果雙方都賺得個盆盈缽滿。類似于這樣的“小事”你做多了,會員才會買賬協會。
最近商務部主張擴大內需,委托我們協會調研。我們在全國選了30家重點企業做為試點,用了近一年的時間,通過各種形式在東北、西北、華北分區做了這份詳實的調查報告,了解到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說,我們的有些生產企業進店難、欠款等問題。如果沒有相互的信任,我們的工作是很難開展的,因為如果沒有基礎,會員單位根本就不“感冒”。所以說,行業協會如果成為長期錯位的二級政府或缺位,我們將不只是遭受經濟上的損失,還有可能錯失行業的發展良機,甚至影響到發展的速度。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