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鈺洲:以創新提高兩個貢獻率
在全球紡織工業進入全面調整時期的歷史階段,中國紡織工業能否后來居上的關鍵在于創新。正如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所言:“‘十一五’是我國紡織產業升級調整的關鍵時期,其轉變增長方式的重點是以創新提高科技和品牌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產業升級無疑是紡織工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然選擇。”
通過產業升級推動行業競爭力持續增強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順利完成了向“三個大國”的轉變:
一是成為紡織品消費大國。1978年,我國人均衣著纖維消費僅為2.88千克,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二;2007年,我國人均纖維消費量達到14.6千克,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4%。二是成為紡織品生產大國。2007年,我國纖維加工量接近3500萬噸,約占世界纖維加工總量的40%。三是成為紡織品服裝出口大國。2007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值達到1711億美元,約占世界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的23.5%。
近兩年來,由于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和國家加強宏觀調控政策,我國紡織工業每年都要消化大量的成本增長因素。據測算,2007年利率、出口退稅率、工資、原材料漲價等因素總計影響行業銷售利潤超過1500億元,相當于當年行業利潤總額1063億元的1.49倍。
置身全球經濟的宏觀背景下,我國紡織行業當前的困難形勢并不是孤立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必經階段。
“目前的當務之急就是要縮短和減輕產業升級帶來的陣痛。”杜鈺洲坦言,希望國家能夠進一步提高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同時加強對中小型紡織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和社會公共服務。其中,提升信貸服務的關鍵在于深化當前金融系統的服務提供機制,而社會公共服務主要包括在技術、信息化和物流等方面給予培訓和扶持。
杜鈺洲強調,除了依靠國家在制定宏觀調控政策時向紡織行業傾斜之外,我國紡織工業還必須通過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實現科學發展,進而推動行業競爭力持續增強。同時,堅持擴大開放和加強行業自律,一方面通過“走出去、引進來”,跨國配置資源,開拓兩個市場,實現國際品牌本土化與本土品牌國際化的良性互動;另一方面要從產品質量、知識產權保護、社會責任、快速反應等方面加強行業自身建設。
以創新提高科技貢獻率和品牌貢獻率
結合中國紡織工業近年來的發展實際,杜鈺洲分析認為,中國紡織工業將迎來產業升級的最好時期。然而,挑戰與機遇并存。
杜鈺洲把中國紡織工業當前面臨的三對矛盾比做三枚錢幣的兩個面:
第一對矛盾:科技革命正在引發傳統紡織工業的產業革命。在此背景下,我國紡織工業的競爭力不僅在于謀求更高的質量、效率和效益,而且還要謀求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發展循環經濟和綠色紡織,提高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價值。
第二對矛盾:全球化進程正在加速世界紡織產業結構調整進程。對中國紡織服裝產業而言,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提供廣闊市場空間的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國際市場,我國紡織工業目前尚處在跨國產業鏈的低端;反觀國內,中國80%的紡織服裝高端市場都被國際品牌壟斷。這意味著我國紡織工業不僅面臨著從國際紡織產業鏈低端邁向高端的挑戰,而且也必須直面外國對中國紡織產業高端控制的挑戰。此外,中國紡織工業還需面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以及匯率、稅率調整等多重風險。
第三對矛盾:我國紡織工業轉變發展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隨著土地、水和纖維資源供給日益緊張,加之環境制約和全球化帶來的風險,中國紡織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向降低物質消耗、科技創新、提高人力資源素質和管理科學的方向轉變,即由粗放型產業向創新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產業過渡。
在能源成本和發展規模均處于高速增長的背景下,以創新驅動提高科技貢獻率和品牌貢獻率,是黨的十七大報告里關于紡織工業經濟發展的關鍵詞,其中創新是手段,兩個貢獻率是目標。
杜鈺洲認為,高新技術革命必然引發傳統產業革命,而傳統產業革命的關鍵是創新,核心是轉變發展方式。對于紡織工業而言,纖維材料、加工工藝、產品創新甚至營銷模式都與現代化高新技術具有直接聯系。
以化纖業為例,作為紡織產業鏈上游的材料行業,我國化纖企業的當務之急是提高產品的差別化率,在高功能、高性能上為下游產業開辟新的增長領域。根據《紡織工業科學技術發展綱要》,我國紡織工業明確了10套新型成套設備和28項關鍵技術作為2010年之前行業科技進步的主線。其中,針對我國紡織業高新纖維發展相對滯后的狀況,有11項關鍵技術與新材料、先進加工技術相關,旨在鼓勵開發高性能、綠色環保和再生纖維。
在談到品牌建設時,杜鈺洲說,品牌是企業的物質創造和文化創造,是上下游產業之間集成創新的結果。因此,要鼓勵服裝業帶動面料業創新,帶動纖維材料業創新,進而帶動整個紡織加工工藝的革新。
在他看來,品牌創新還要突出品牌生態的概念,即紡織工業的資源配置、生產工藝、營銷網絡、文化根源均要適應全球化背景,而本土品牌的國際化,則意味著民族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
記者手記:在全球紡織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以創新驅動提高科技貢獻率和品牌貢獻率,是中國紡織工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關鍵詞。其中,創新是手段,兩個貢獻率的提高是目標。
通過創新,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的紡織產業,是建立和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現代紡織工業的客觀要求;通過創新,打造全球化的本土紡織品牌,中國紡織工業才能從世界紡織產業鏈的低端走向高端,進而完成從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的歷史轉型。
除此之外,信息技術的應用也是提升紡織行業工業化水平的重要手段。這需要以紡織業重點領域的信息化為重點,使上下游產業與市場、技術供需方之間形成全新的連接方式。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杜鈺洲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