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凱:立足全球體系 優化纖維產業鏈
2014-6-19
2014中國國際紡織原料會議暨產業金融論壇6月17日在上海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出席會議并講話。
朱宏任對近兩年紡織工業發展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取得的積極成果表示肯定,同時指出當前紡織工業發展面臨不少困難:成本持續攀升,價格下行壓力較大,重塑國際競爭優勢的要求更加迫切。
在此背景下,朱宏任指出,工信部將積極支持和引導紡織工業轉型升級,并將重點推動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加強協調,優化行業發展環境。積極參與推動財稅、金融、價格等領域改革,密切產業政策與相關政策協調配合、密切關注和研究棉花后續調控措施,促進棉花產業鏈平穩發展,跟蹤總結各地棉花、棉紗、廠絲等農業深加工產品增值稅抵扣改革試點效果,加快推動試點成果在全行業推廣。
二是加強引導,加快行業技術進步。支持紡織服裝企業建立和完善各類研發、設計機構,支持以企業為主體承擔國家科技創新計劃和產業化工程項目。組織實施好技術改造、工業清潔生產、工業強基工程等項目示范,提高紡織新材料開發應用、智能化裝備生產應用以及紡織行業節能減排綠色發展水平。
三是加強示范,推進行業結構調整。支持新疆等中西部地區發展紡織服裝產業,促進新疆棉花產業鏈發展。加強紡織服裝行業品牌培育管理體系宣傳培訓,推進紡織服裝品牌建設。繼續貫徹落實印染、粘膠行業準入條件,組織開展符合準入條件企業公告管理,淘汰印染、化纖行業落后產能,提高企業規范運行和節能減排水平。
四是加強融合,提高行業協同發展水平。大力推進信息化、文化創意產業與紡織工業融合發展,推進信息化技術在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全產業鏈的集成應用,促進信息化環境下紡織生產經營模式的創新。
王天凱在發言中指出,紡織原料涉及到生產流通以及紡織加工諸多環節,加強全產業鏈的溝通與協調,促進共同發展,是當前形勢下解決原料保障這一緊迫問題的重要途徑,中國紡織行業要立足于全球以及全產業體系,積極促進產業鏈各部門各環節間的溝通與協調,形成有效供給,順暢流通,優化纖維產業鏈,是紡織行業原料保障的基礎,同時,也能使纖維生產流通等相關環節在紡織產業轉型升級中分享紅利,共同發展。
王天凱強調,紡織行業應重點關注并促進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積極促進棉花產業鏈健康發展。棉花生產部門與紡織行業應共同加強調查研究,完善棉花生產技術手段與政策保障體系,促進棉花種植效率提升與品質改善,積極與棉花流通部門溝通行業原料需求,協同推進棉花流通體制的改革,理順市場流通關系,實現國內外棉花資源有效統籌,使市場機制對國內棉花供需真正發揮調節作用,從根本上促進棉花產業鏈長遠健康發展。
二是大力推進化纖行業轉型升級。充分發揮好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的作用,加強產業鏈的協作創新,強化下游應用與上游化纖原料企業在創新體系中的積極作用,開發出新的真正符合市場需求的纖維產品。加強化纖及主要原料行業的治理,規范市場行為與秩序,防止過度競爭及價格波動,為下游紡織產業鏈創造穩定的市場環境。
三是加快突破廢舊纖維制品的再生利用,立足于廢舊纖維制品的資源化,協調民政商貿環保等有關部門,加快推動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廢舊纖維制品回收系統,建立相關標準制度與渠道體系,結合產業鏈有關力量加強突破纖維再生利用關鍵基礎與裝備配套,形成積極可行的生態安全的制造能力,真正發揮緩解原料短缺矛盾的重要作用,完善紡織原料服務保障體系,促進纖維產業鏈加強溝通合作,積極搭建各種媒介的公共服務平臺,開展貿易對接等活動,促進紡織加工企業與纖維原料生產流通企業的充分溝通,活躍國內國際原料貿易合作,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來自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國際紡織品制造商聯合會(ITMF)、美國國際棉花協會(CCI)、國際貿易中心(瑞士)、世界纖維年鑒(瑞士)、印度棉紡織品出口促進委員會、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CI)的相關負責人,以及中國恒天集團有限公司、遠東宏信有限公司、路易達孚(北京)貿易公司、大連商品交易所、四川宜賓絲麗雅集團等企業代表,圍繞中國紡織原料,全球棉花市場、貿易、期貨、全球纖維發展現狀等內容作主題演講。來自紡織行業上下游生產企業、貿易商、業內專家共計400余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朱宏任對近兩年紡織工業發展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取得的積極成果表示肯定,同時指出當前紡織工業發展面臨不少困難:成本持續攀升,價格下行壓力較大,重塑國際競爭優勢的要求更加迫切。
在此背景下,朱宏任指出,工信部將積極支持和引導紡織工業轉型升級,并將重點推動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加強協調,優化行業發展環境。積極參與推動財稅、金融、價格等領域改革,密切產業政策與相關政策協調配合、密切關注和研究棉花后續調控措施,促進棉花產業鏈平穩發展,跟蹤總結各地棉花、棉紗、廠絲等農業深加工產品增值稅抵扣改革試點效果,加快推動試點成果在全行業推廣。
二是加強引導,加快行業技術進步。支持紡織服裝企業建立和完善各類研發、設計機構,支持以企業為主體承擔國家科技創新計劃和產業化工程項目。組織實施好技術改造、工業清潔生產、工業強基工程等項目示范,提高紡織新材料開發應用、智能化裝備生產應用以及紡織行業節能減排綠色發展水平。
三是加強示范,推進行業結構調整。支持新疆等中西部地區發展紡織服裝產業,促進新疆棉花產業鏈發展。加強紡織服裝行業品牌培育管理體系宣傳培訓,推進紡織服裝品牌建設。繼續貫徹落實印染、粘膠行業準入條件,組織開展符合準入條件企業公告管理,淘汰印染、化纖行業落后產能,提高企業規范運行和節能減排水平。
四是加強融合,提高行業協同發展水平。大力推進信息化、文化創意產業與紡織工業融合發展,推進信息化技術在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全產業鏈的集成應用,促進信息化環境下紡織生產經營模式的創新。
王天凱在發言中指出,紡織原料涉及到生產流通以及紡織加工諸多環節,加強全產業鏈的溝通與協調,促進共同發展,是當前形勢下解決原料保障這一緊迫問題的重要途徑,中國紡織行業要立足于全球以及全產業體系,積極促進產業鏈各部門各環節間的溝通與協調,形成有效供給,順暢流通,優化纖維產業鏈,是紡織行業原料保障的基礎,同時,也能使纖維生產流通等相關環節在紡織產業轉型升級中分享紅利,共同發展。
王天凱強調,紡織行業應重點關注并促進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積極促進棉花產業鏈健康發展。棉花生產部門與紡織行業應共同加強調查研究,完善棉花生產技術手段與政策保障體系,促進棉花種植效率提升與品質改善,積極與棉花流通部門溝通行業原料需求,協同推進棉花流通體制的改革,理順市場流通關系,實現國內外棉花資源有效統籌,使市場機制對國內棉花供需真正發揮調節作用,從根本上促進棉花產業鏈長遠健康發展。
二是大力推進化纖行業轉型升級。充分發揮好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的作用,加強產業鏈的協作創新,強化下游應用與上游化纖原料企業在創新體系中的積極作用,開發出新的真正符合市場需求的纖維產品。加強化纖及主要原料行業的治理,規范市場行為與秩序,防止過度競爭及價格波動,為下游紡織產業鏈創造穩定的市場環境。
三是加快突破廢舊纖維制品的再生利用,立足于廢舊纖維制品的資源化,協調民政商貿環保等有關部門,加快推動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廢舊纖維制品回收系統,建立相關標準制度與渠道體系,結合產業鏈有關力量加強突破纖維再生利用關鍵基礎與裝備配套,形成積極可行的生態安全的制造能力,真正發揮緩解原料短缺矛盾的重要作用,完善紡織原料服務保障體系,促進纖維產業鏈加強溝通合作,積極搭建各種媒介的公共服務平臺,開展貿易對接等活動,促進紡織加工企業與纖維原料生產流通企業的充分溝通,活躍國內國際原料貿易合作,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來自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國際紡織品制造商聯合會(ITMF)、美國國際棉花協會(CCI)、國際貿易中心(瑞士)、世界纖維年鑒(瑞士)、印度棉紡織品出口促進委員會、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CI)的相關負責人,以及中國恒天集團有限公司、遠東宏信有限公司、路易達孚(北京)貿易公司、大連商品交易所、四川宜賓絲麗雅集團等企業代表,圍繞中國紡織原料,全球棉花市場、貿易、期貨、全球纖維發展現狀等內容作主題演講。來自紡織行業上下游生產企業、貿易商、業內專家共計400余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回復 269921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王天凱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更多精彩等著你……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