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營銷:變局中的策略
2012-11-27
2011年的好萊塢大片《變形金剛3》中,最讓人過目不忘的是什么?對很多觀眾來說,答案不是擎天柱和霸天虎的決戰場景,而是頗為“雷人”的伊利營養舒化奶的臺詞植入“LetmefinishmyShuhuaMilk(讓我先喝完我的舒化奶再跟你說)”。作為伊利的媒介公司,傳立媒體全程參與了這次品牌造勢,策劃了整合數字營銷策略,獲得約2億次的品牌曝光,遠超過國內影院里千萬級別的曝光數。可見,數字媒體的用戶基數和各種新興應用可以轉化為巨大的營銷潛力。
互聯網廣告成第二大媒體
過去5年,隨著SNS、網絡視頻、微博等WEB2.0傳播形式的興起,中國的互聯網進入了深入發展階段,互聯網廣告規模也水漲船高,5年間增長近10倍,達到511億人民幣,超過報紙成為僅次于電視的第二大媒體。目前來看,中國網絡媒體發展有幾大特點:
PC互聯與移動互聯趨勢截至2011年底,中國在互聯網網民數、移動互聯網網民數和智能手機用戶數三方面均躍居世界第一。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統計,這5年間,中國的互聯網民從1億人增長到5.1億人。在目前情況下,PC互聯網的發展增速已經減緩,下一階段的增量用戶將來自中老年人和互聯網滲透率較低的低線城市與農村,而這些新興的細分市場對企業品牌而言還較陌生,值得投以更多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中國目前有3.5億移動互聯網用戶和將近2億的智能手機用戶。隨著智能手機的進一步普及,移動互聯網會是更大的亮點,如何將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變成品牌營銷的良機也是值得企業思考的方向之一。
“山寨”的超越與亂象主流的互聯網企業經歷了“模仿、競爭、超越”(Copy-Compete-Challenge)這樣三個階段,也就是從早期的簡單拷貝美國模式,到在產品和商業模式上都有更適合中國國情的突破。另一方面,中國強烈的“山寨文化”卻造成亂象,不利于行業的發展。即便某些大公司也不免深陷“抄襲門”,更不用說那些喜歡扎堆而上的中小型創業企業。譬如當團購這種模式在北美興起后,中國上演了“千團大戰”,但兩年后幸存者卻寥寥無幾;同樣當圖片社交網站PINTEREST在美國走紅之后,國內半年之內就有30多家模仿者,但目前并沒有看到任何一家取得同樣規模的成功。
草根創業智慧互聯網文化因為其傳播中心下沉化和分散化,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億萬網友智慧創造的草根文化,而草根創業者的創業項目往往也更貼近民眾需求。像HAO123這樣流量排名前十的站點就是源自創業者對中國網民平均年齡偏低又不諳英文的洞察。再以微博為例,一些創業企業善于“借雞生蛋”,在微博誕生后不久就依托其平臺的海量用戶開展了“大號”經營的業務,借媒體龐大的流量來取得營銷效果。例如“飛博共創”這家公司,雖然本身品牌鮮為人知,但它旗下的“冷笑話精選”、“精彩語錄”、“口袋英語”等一系列大號卻廣為人知,很快便擁有9000萬微博粉絲。隨著微博成為營銷者的新寵,類似“飛博共創”的這些大號資源也將自然成為了多種營銷推廣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
后數字時代的四大傳播特征
必須承認,不在電視上“看電視”,不在報紙上看新聞,不在雜志上看圖片,這就是后數字時代的現狀。
網絡視頻、社交網站、微博、移動媒體等各類新媒體的興起,將帶來消費者行為的深刻變遷。
渠道多樣化消費者接觸媒體的渠道越來越多。例如不僅可以在家里的電視上觀看影視劇,也可以在網絡、手機、平板電腦等多種設備上觀看。這樣多平臺多觸點的格局帶來了收視分配的急劇變化。據群邑統計,2011年《中國達人秀》在網絡視頻上的收視人數和電視觀眾幾乎相同,收視的變化自然帶來了企業廣告預算分配結構的變化,網絡視頻行業的廣告收入已經連續兩年翻番,總額超過了50億人民幣。
傳播社交化以微博為代表的社交媒體對信息的裂變式傳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新環境下,信息的傳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在進行改變,傳播從“一對多”的關系變成了“多對多”的關系。
很多人說“電視已死”,但我們看到的卻是電視正在社會化媒體的時代里獲得新生。首先,電視的內容方正積極向90后這群互聯網“原住民”靠攏,節目紛紛以開設微博、網絡選秀的方式來增加與觀眾互動,類似《新還珠格格》這樣的熱播劇往往是未播先熱。其次,在“內容為王”的背景下,粉絲很自然地利用社會化媒體平臺來為心儀的品牌和節目傳播信息。群邑調研的數據顯示,2011年美國“超級碗”比賽期間,推特(Twitter)平臺上每分鐘有24萬條的相關消息,直接促成了該節目在美國40%的超高收視率。
瀏覽視覺化如果說推特(Twitter)和微博把大家帶入了140字的“淺閱讀”時代,那么PINTEREST、堆糖網這樣的網站又把受者帶入了讀圖時代。社交圖片分享社區PINTEREST在2011年迅速崛起,成為臉譜網(Facebook)和推特(Twitter)之后的美國第三大社交站點。在中國,我們除了有堆糖網這樣的圖片社區之外,更有借用“瀑布流模式”的社交化電商站點,如女性購物社區“蘑菇街”和“美麗說”。當網民沉溺于讓人目不暇接的圖片“大餐”時,品牌也在參與這場盛宴。根據圖片社區的特點,品牌或將這些新渠道視為彰顯其價值的途徑,或是看中了其龐大忠誠的用戶群。例如,寶潔就利用蘑菇街向年輕女生分發試用品并用日記法收集用戶反饋。
互聯網廣告成第二大媒體
過去5年,隨著SNS、網絡視頻、微博等WEB2.0傳播形式的興起,中國的互聯網進入了深入發展階段,互聯網廣告規模也水漲船高,5年間增長近10倍,達到511億人民幣,超過報紙成為僅次于電視的第二大媒體。目前來看,中國網絡媒體發展有幾大特點:
PC互聯與移動互聯趨勢截至2011年底,中國在互聯網網民數、移動互聯網網民數和智能手機用戶數三方面均躍居世界第一。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統計,這5年間,中國的互聯網民從1億人增長到5.1億人。在目前情況下,PC互聯網的發展增速已經減緩,下一階段的增量用戶將來自中老年人和互聯網滲透率較低的低線城市與農村,而這些新興的細分市場對企業品牌而言還較陌生,值得投以更多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中國目前有3.5億移動互聯網用戶和將近2億的智能手機用戶。隨著智能手機的進一步普及,移動互聯網會是更大的亮點,如何將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變成品牌營銷的良機也是值得企業思考的方向之一。
“山寨”的超越與亂象主流的互聯網企業經歷了“模仿、競爭、超越”(Copy-Compete-Challenge)這樣三個階段,也就是從早期的簡單拷貝美國模式,到在產品和商業模式上都有更適合中國國情的突破。另一方面,中國強烈的“山寨文化”卻造成亂象,不利于行業的發展。即便某些大公司也不免深陷“抄襲門”,更不用說那些喜歡扎堆而上的中小型創業企業。譬如當團購這種模式在北美興起后,中國上演了“千團大戰”,但兩年后幸存者卻寥寥無幾;同樣當圖片社交網站PINTEREST在美國走紅之后,國內半年之內就有30多家模仿者,但目前并沒有看到任何一家取得同樣規模的成功。
草根創業智慧互聯網文化因為其傳播中心下沉化和分散化,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億萬網友智慧創造的草根文化,而草根創業者的創業項目往往也更貼近民眾需求。像HAO123這樣流量排名前十的站點就是源自創業者對中國網民平均年齡偏低又不諳英文的洞察。再以微博為例,一些創業企業善于“借雞生蛋”,在微博誕生后不久就依托其平臺的海量用戶開展了“大號”經營的業務,借媒體龐大的流量來取得營銷效果。例如“飛博共創”這家公司,雖然本身品牌鮮為人知,但它旗下的“冷笑話精選”、“精彩語錄”、“口袋英語”等一系列大號卻廣為人知,很快便擁有9000萬微博粉絲。隨著微博成為營銷者的新寵,類似“飛博共創”的這些大號資源也將自然成為了多種營銷推廣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
后數字時代的四大傳播特征
必須承認,不在電視上“看電視”,不在報紙上看新聞,不在雜志上看圖片,這就是后數字時代的現狀。
網絡視頻、社交網站、微博、移動媒體等各類新媒體的興起,將帶來消費者行為的深刻變遷。
渠道多樣化消費者接觸媒體的渠道越來越多。例如不僅可以在家里的電視上觀看影視劇,也可以在網絡、手機、平板電腦等多種設備上觀看。這樣多平臺多觸點的格局帶來了收視分配的急劇變化。據群邑統計,2011年《中國達人秀》在網絡視頻上的收視人數和電視觀眾幾乎相同,收視的變化自然帶來了企業廣告預算分配結構的變化,網絡視頻行業的廣告收入已經連續兩年翻番,總額超過了50億人民幣。
傳播社交化以微博為代表的社交媒體對信息的裂變式傳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新環境下,信息的傳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在進行改變,傳播從“一對多”的關系變成了“多對多”的關系。
很多人說“電視已死”,但我們看到的卻是電視正在社會化媒體的時代里獲得新生。首先,電視的內容方正積極向90后這群互聯網“原住民”靠攏,節目紛紛以開設微博、網絡選秀的方式來增加與觀眾互動,類似《新還珠格格》這樣的熱播劇往往是未播先熱。其次,在“內容為王”的背景下,粉絲很自然地利用社會化媒體平臺來為心儀的品牌和節目傳播信息。群邑調研的數據顯示,2011年美國“超級碗”比賽期間,推特(Twitter)平臺上每分鐘有24萬條的相關消息,直接促成了該節目在美國40%的超高收視率。
瀏覽視覺化如果說推特(Twitter)和微博把大家帶入了140字的“淺閱讀”時代,那么PINTEREST、堆糖網這樣的網站又把受者帶入了讀圖時代。社交圖片分享社區PINTEREST在2011年迅速崛起,成為臉譜網(Facebook)和推特(Twitter)之后的美國第三大社交站點。在中國,我們除了有堆糖網這樣的圖片社區之外,更有借用“瀑布流模式”的社交化電商站點,如女性購物社區“蘑菇街”和“美麗說”。當網民沉溺于讓人目不暇接的圖片“大餐”時,品牌也在參與這場盛宴。根據圖片社區的特點,品牌或將這些新渠道視為彰顯其價值的途徑,或是看中了其龐大忠誠的用戶群。例如,寶潔就利用蘑菇街向年輕女生分發試用品并用日記法收集用戶反饋。
回復 234304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抗“疫”,悅達家紡率先研制抗病毒床品,多渠道開展營銷活動
疫情當下,眾多家紡企業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紛紛投入到抗“疫”的激戰中來,悅達家紡作為國內知名品牌,走在了行業的前沿,悅達家...
打破淡季營銷困局
一家中小型家紡公司,銷售淡旺季明顯,年復一年的波動性營銷軌跡給企業發展帶來不小的羈絆,如何才能改變這種“半年夠吃半年餓肚...
品牌,你過節了嗎?
網絡上轟轟烈烈的造節運動還在繼續。京東“6·18”大促首輪數據公布,6月18日全天下單量同比去年增長超過100%。去年6...
如何讓展會營銷達到預期效果
對于一個計劃開拓地區市場或者全國市場的行業企業來說,參展可以較快的提升知名度、獲得新客戶,起到迅速推廣市場的作用。然而,...
營銷的價值在于激發用戶的購買欲
購買力是偽命題,購買欲才是王道在市場營銷中,關于購買力與購買欲的談論研究已經深入人心了,人人都希望找到那些既有購買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