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螞蟻”可以成為“大象”
“螞蟻小,但螞蟻精神偉大!瘪R云說自己喜歡“螞蟻精神”是因為其被賦予了更深刻的文化內涵:愛心、同情心、協作,永不放棄。
成為互聯網江湖
“螞蟻英雄”
或許個子太小,或許眼睛太小,再或許心靈老處于“頑童”狀態,被人叫成“小蝦米”的馬云小時常常跟著搞專業的父母聽評彈,邊玩邊聽邊想:自己要有一身俠氣,為朋友兩肋插刀,可以走江湖,快意恩仇。
大學畢業當了老師以后,馬云心中的那股“江湖義氣”越發膨脹。在“捕龍蝦可以致富,捕鯨魚不可以致富”的“蝦米理論”指導下,從1個“螞蟻”的翻譯社,到“3個螞蟻的”網絡公司,到“無數螞蟻”組成的阿里巴巴,不斷地以“螞蟻精神”與“大象”角逐,直至成為行業教父。馬云用他的成功生動地詮釋了“螞蟻可以啃大骨頭”,“螞蟻可以成為大象”。
-
馬云20幾歲的時候就有自己經商的理論依據“蝦米理論”:“捕龍蝦可以致富,捕鯨魚不可以致富”。當他走上互聯網之路之初,大學同學都當他是真實的“瘋子”。但是如網評者說,當初,如果他沒有“螞蟻啃骨頭精神”,他絕對不會北京、杭州、深圳、美國到處闖蕩,最后成為互聯網江湖“螞蟻英雄”。
企業家馬云能與張紀中導演交上朋友,原因之一是他喜歡導演導的金庸作品《鹿鼎記》那份快意。很多藝術家喜歡與馬云交朋友,的確是看到了他身上“商人傳奇故事”的快樂基因與不確定性帶來的明星效應。
尤其是當日本軟銀投資入股、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接見馬云、阿里巴巴上市等等轟動世界的新聞出現時,那些傳播到世界各地的信息一度成為阿里巴巴“螞蟻精神”的背景音樂,行業“大象”的地位已經獲得輕松反襯。
《贏在中國》節目播出的日子里,馬云與史玉柱等企業家大佬們品足了“江湖大佬”的榮光和轟轟烈烈,但像企業家王利芬所言,馬云依然坦坦蕩蕩,真實自然。他心里一直在想著:螞蟻、大象,誰主江湖?
“螞蟻”可以成為“大象”
2007年“第四屆中國網商大會上”,“螞蟻”和“大象”江湖對決成為新聞。當時馬云與臺灣制造業巨頭、“大象級企業家”郭臺銘“較勁”,讓人們相信了一個真理:有力,不在個子高矮。到了2013年,當馬云與媒體分享“退休的藝術、管理的秘訣、痛苦的經歷、自己的變化、人生的思考”時,依然沒有忘記提醒媒體人,他的“夢想與義氣”依在。盡管他已經成為了真正的“大象”,但“螞蟻”已經活在他的骨子里。
此時,郭臺銘已經把馬云請到自己公司,這位美國《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富豪不得不認這個“螞蟻朋友”。
他們都記得當年的對話,郭臺銘堅定一點:“虛擬實境的新經濟形態最終還是要依賴龐大的實體產業來實現終極價值!倍鴳T于豪言的馬云卻說,“我們都有一個夢想,但我的夢想剛好跟郭先生相反!
那時,欣賞前IBM總裁郭士納“大象會跳舞”的郭臺銘比馬云大很多。在他眼里,“跳舞的大象”與“螞蟻雄兵”開戰,似乎是個商業笑話。在郭臺銘看來,只要這只“大象”會跳舞,懂得在嚴格制度流程和具體問題的彈性處理間尋找平衡,這個世界還是屬于“大象”的。
事實上,郭臺銘沒有想到,鬼精鬼靈的馬云琢磨螞蟻生命力時認定:做事,就專注中小型企業。因為這些螞蟻最需要幫助,最具有團隊意識。當然,聰明的馬云不是不分析大象,因為大象們擁有大量的獨到資訊、資金優勢,容易所向披靡。
不過,他仍然很固執地認為,“今后是誰越靈活越成功,而不是誰規模越大越成功,所以我希望世界上有更多的螞蟻超過大象,而大象如不努力也會摔跟頭。”
多年過后看結果,馬云是在堅持質疑“究竟有幾頭大象能跳舞”中走過來的。他一邊質疑,一邊“啃骨頭”,一邊說“能跳舞的大象都是國寶,國寶就是少,能長上翅膀的老虎我還沒見到過!
當時,刺激到馬云的還有一句話“螞蟻最好爬到大象的背上,才能有所作為”。早就被稱為“杭州神童”的馬云真地意識到“螞蟻的優勢就在靈活和個性化!
如今,“螞蟻”成為了“大象”。
熟讀金庸的武俠,骨子里依然發揮武俠精神的馬云,2012年76億美元贖身雅虎。鋒利依舊的他表示:我們要創造一個中國人自己的、最偉大的公司,進入世界500強,存活102年。當2013年10月有媒體繼續問他“昔日的螞蟻”能否再度上演“螞蟻絆倒大象”經典傳奇時,他樂呵呵回答到:“看看再說。”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馬云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